子宫内膜癌分期
子宫内膜癌分期意义重大,有助于医生制定治疗方案、评估预后和判断生存情况,目前采用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的手术病理分期系统,具体分为Ⅰ期(肿瘤局限于子宫体,包括ⅠA期浸润深度<1/2肌层和ⅠB期浸润深度≥1/2肌层)、Ⅱ期(侵犯宫颈间质但无宫体外蔓延)、Ⅲ期(局部和/或区域扩散,含ⅢA期累及浆膜层和/或附件、ⅢB期阴道和/或宫旁受累、ⅢC期盆腔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Ⅳ期(超出真骨盆范围或有远处转移,包括ⅣA期侵犯膀胱和/或直肠黏膜、ⅣB期远处转移),不同分期有相应表现;特殊人群方面,年轻患者有保留生育功能需求可考虑保守治疗并密切随访,老年患者常合并基础疾病需全面评估制定个体化方案,肥胖患者手术难度及并发症风险高,术前应控制体重,术后加强护理。
一、子宫内膜癌分期的意义
子宫内膜癌分期有助于医生制定治疗方案、评估预后以及判断患者的生存情况。准确的分期对于选择手术方式、是否需要辅助治疗等至关重要。
二、常用的分期系统
目前,子宫内膜癌采用的是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制定的手术病理分期系统,该系统主要基于手术探查及病理检查结果来确定分期。
三、具体分期及表现
1.Ⅰ期:肿瘤局限于子宫体。
ⅠA期:肿瘤浸润深度<1/2肌层。此阶段肿瘤相对较局限,对子宫肌层的侵犯程度较轻,患者可能症状不明显,或者仅有一些非特异性的表现,如阴道少量流血、月经紊乱等。
ⅠB期:肿瘤浸润深度≥1/2肌层。相比ⅠA期,肿瘤侵犯肌层更深,可能出现的症状会稍明显一些,但仍缺乏典型的特异性症状。
2.Ⅱ期:肿瘤侵犯宫颈间质,但无宫体外蔓延。当肿瘤侵犯到宫颈间质时,可能会出现白带增多、接触性出血等症状,类似于宫颈炎的表现,但通过进一步检查可发现是子宫内膜癌的蔓延。
3.Ⅲ期:肿瘤局部和(或)区域扩散。
ⅢA期:肿瘤累及浆膜层和(或)附件。此时可能出现腹部隐痛、腹胀等症状,由于肿瘤侵犯到了子宫外的浆膜层或附件,可能会引起周围组织的粘连和炎症反应。
ⅢB期:阴道和(或)宫旁受累。患者可能出现阴道排液增多、阴道不规则流血等症状,阴道检查可发现阴道壁或宫旁组织有异常增厚或结节。
ⅢC期:盆腔淋巴结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当出现淋巴结转移时,可能会摸到腹股沟或腹部有肿大的淋巴结,同时患者可能会有全身乏力、消瘦等表现。其中,ⅢC1期指盆腔淋巴结转移;ⅢC2期指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盆腔淋巴结转移。
4.Ⅳ期:肿瘤超出真骨盆范围,或侵犯膀胱和(或)直肠黏膜,或有远处转移。
ⅣA期:肿瘤侵犯膀胱和(或)直肠黏膜。患者可能出现血尿、便血、排尿困难、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ⅣB期:远处转移,包括腹腔内转移和(或)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出现远处转移时,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可能会有全身多个系统的症状,如肺部转移可引起咳嗽、咯血、胸痛等,骨转移可导致骨痛、骨折等。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年轻患者:年轻患者有保留生育功能的需求,对于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在充分评估病情的情况下,可考虑采用孕激素治疗等保守治疗方法,但需密切随访,定期进行子宫内膜活检等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在进行手术等治疗时,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术前需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可能需要多学科团队(包括心内科、内分泌科等)共同协作。术后要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肥胖患者:肥胖是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之一,肥胖患者手术难度可能增加,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也相对较高。术前应指导患者适当控制体重,改善身体状况;术后要加强切口护理,密切观察切口愈合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