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有哪些常见的病理类型以及预后如何
甲状腺癌常见病理类型有乳头状癌(最常见、预后较好)、滤泡状癌(占比10%-15%、预后不如乳头状癌)、髓样癌(占比3%-10%、预后介于前两者之间)、未分化癌(占比1%-2%、预后极差);年龄方面年轻患者预后优于老年患者,性别对预后直接影响不突出,健康生活方式利于改善预后,既往甲状腺病史会影响预后,需据此采取相应应对措施。
一、甲状腺癌常见的病理类型
甲状腺癌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病理类型:
乳头状癌:这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甲状腺癌的70%-80%。好发于中青年女性。肿瘤生长相对缓慢,恶性程度较低。显微镜下可见乳头结构,细胞核呈特征性的OrphanAnnie核(毛玻璃样核)等改变。
滤泡状癌:约占甲状腺癌的10%-15%。多见于中年女性。肿瘤细胞形成滤泡结构,可侵犯血管,容易发生血行转移,如转移至肺、骨等部位。其恶性程度高于乳头状癌,但低于未分化癌等。
髓样癌:约占甲状腺癌的3%-10%。起源于甲状腺滤泡旁细胞(C细胞),可分泌降钙素等。有家族性和散发性之分,家族性髓样癌常为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的一部分。显微镜下可见淀粉样物质沉着等表现。
未分化癌:约占甲状腺癌的1%-2%,恶性程度极高。多见于老年人,病情进展迅速,短期内可出现颈部肿块迅速增大、压迫症状(如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常伴有远处转移。
二、不同病理类型甲状腺癌的预后情况
乳头状癌:预后通常较好。如果能够早期发现并进行规范治疗,10年生存率可高达90%以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包括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等。一般来说,年轻患者(小于45岁)预后相对更好;肿瘤直径较小且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患者预后佳。
滤泡状癌:预后不如乳头状癌,但总体相对较好。其5年生存率约为80%左右。如果没有血管侵犯,预后相对较好;若有血管侵犯,则容易发生远处转移,预后会变差。
髓样癌:预后介于乳头状癌和未分化癌之间。散发性髓样癌的5年生存率约为60%-70%,家族性髓样癌的预后相对稍差。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若能早期手术切除肿瘤,预后相对较好。
未分化癌:预后极差,平均生存时间仅几个月。由于其恶性程度高,早期就容易发生转移,且对放疗和化疗不敏感,治疗效果不佳。
三、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等因素对甲状腺癌预后的影响及应对
年龄:对于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年轻患者预后往往优于老年患者。年轻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好,对治疗的耐受性相对较强,而且肿瘤生物学行为相对更“惰性”。所以年轻甲状腺癌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保持良好心态,遵医嘱进行规范的后续随访和治疗。老年患者则需要更加密切关注身体状况,在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其身体耐受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性别:在甲状腺癌中,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但就预后而言,在乳头状癌等常见类型中,性别对预后的直接影响相对不突出。女性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保持情绪稳定,因为情绪因素可能会影响身体的免疫等功能,进而可能对预后产生一定影响。
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改善预后。例如,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充足的营养,包括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促进康复。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改善身体机能。而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影响身体健康,可能降低身体对肿瘤治疗的耐受性,不利于预后。所以甲状腺癌患者应摒弃不良生活方式,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病史:如果患者有既往甲状腺疾病史,如长期的甲状腺肿等,在发生甲状腺癌时,其预后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有既往病史的患者需要更加详细地向医生提供病史信息,以便医生全面评估病情,制定更精准的治疗和随访方案。例如,既往有放射性物质接触史的患者,在诊断甲状腺癌时需要更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因为放射性物质接触可能会影响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