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容易患卵巢癌
卵巢癌发病受多种因素影响,年龄方面40岁以上风险渐增,70-80岁达高峰;遗传上家族有相关癌症患者或携带BRCA1/BRCA2基因突变者风险高;生殖因素中未生育、晚生育及终身未哺乳会提升风险;激素相关因素里长期用激素替代治疗可能增加风险;生活方式中肥胖、吸烟会使风险升高;既往病史中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患卵巢癌风险增加。
一、年龄因素
1.总体情况:卵巢癌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但发病风险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一般来说,40岁以上女性卵巢癌发病风险明显增加,70-80岁达到发病高峰。
:随着年龄的增长,卵巢上皮细胞不断更新,在这个过程中,细胞的DNA修复等机制可能逐渐出现问题,导致细胞异常增殖的几率增加,从而使卵巢癌的发病风险上升。例如,有研究统计显示,在30-39岁女性中,卵巢癌的发病率相对较低,而到了60-69岁,发病率显著提高。
二、遗传因素
1.家族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卵巢癌、乳腺癌、输卵管癌或腹膜癌等相关癌症的患者,尤其是携带BRCA1/BRCA2等基因突变的人群,患卵巢癌的风险会明显增加。
:BRCA1/BRCA2基因是重要的抑癌基因,当这些基因发生突变时,其抑制细胞异常增殖和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受到影响。有家族遗传性卵巢癌综合征的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比普通人群高很多。据研究,携带BRCA1基因突变的女性,一生中患卵巢癌的概率可达15%-60%,而携带BRCA2基因突变的女性,患卵巢癌的概率也能达到10%-40%。
三、生殖因素
1.未生育或晚生育:未生育的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比已生育的女性高。此外,初产年龄大于35岁的女性,卵巢癌发病风险也相对较高。
:妊娠过程可以使卵巢停止排卵一段时间,减少了卵巢上皮细胞的损伤和修复过程中的基因突变机会。未生育的女性由于没有经历过这些保护机制,卵巢持续受到排卵等过程的影响,细胞发生异常变化的可能性增加。而晚生育的女性,相当于延长了卵巢受损伤的时间,从而提高了患卵巢癌的风险。例如,有研究表明,未生育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比已生育女性高约30%。
2.终身未哺乳:终身未哺乳的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可能增加。哺乳过程对女性的生殖内分泌系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能够降低卵巢癌的发病风险。
:哺乳时体内的激素水平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有助于抑制卵巢的排卵功能等,从而对卵巢起到保护作用。如果终身未哺乳,卵巢长期处于持续排卵等易损伤的状态,增加了卵巢癌的发病几率。
四、激素相关因素
1.长期使用激素替代治疗:长期使用雌激素进行激素替代治疗的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可能会增加。
:雌激素长期刺激可能会促进卵巢上皮细胞的增殖,当细胞增殖失控时就容易引发癌变。有研究发现,长期使用雌激素进行激素替代治疗超过5年的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比未使用者有所升高。
五、生活方式因素
1.肥胖:肥胖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高于体重正常的女性。
:肥胖可能通过影响体内的激素代谢等多种途径增加卵巢癌的发病风险。例如,肥胖女性体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往往升高,IGF-1能够刺激细胞增殖,可能促进卵巢癌的发生发展。研究表明,体重指数(BMI)≥30的肥胖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比BMI正常(18.5-23.9)的女性高约2倍。
2.吸烟:吸烟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也相对较高。
:香烟中的多种有害物质,如多环芳烃、苯并芘等,会进入人体循环,影响身体的代谢和内分泌功能,可能损伤卵巢细胞的DNA等,增加卵巢癌的发病几率。有研究显示,吸烟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比不吸烟女性高约1.5-2倍。
六、既往病史因素
1.子宫内膜异位症: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可能增加。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部位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可能与炎症反应、免疫调节异常等有关,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卵巢组织,增加卵巢癌的发病风险。研究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患卵巢癌的风险比无子宫内膜异位症者高约2-3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