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原则有哪些
急性胰腺炎治疗包括一般治疗(监护、禁食胃肠减压、补液纠正紊乱)、抑制胰液分泌(用抑酸剂、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抗感染治疗(选合适抗生素)、营养支持(早期肠内营养为主,不足用肠外营养),重症急性胰腺炎需器官功能支持、合适时机内镜治疗及出现并发症时手术治疗,不同年龄及基础疾病患者治疗需调整方案。
一、一般治疗
1.监护: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腹部体征、尿量等,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需入住重症监护病房进行严密监护,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因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进展快,生命体征变化可能提示病情恶化等情况。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儿童可能更需关注其生长发育相关指标的监护,老年患者则要注重心、肺、肾功能等多器官功能的监测;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的患者,要同时关注基础疾病相关指标的变化。
2.禁食、胃肠减压:通过禁食减少胰液分泌,胃肠减压可减轻腹胀,减少胰液逆流等情况。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胃肠减压管的固定和护理,避免脱出等情况;老年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可能较慢,需注意观察胃肠减压引出物的性状等情况。
3.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及时补充足够的液体和电解质,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纠正酸碱平衡紊乱。例如根据患者的体重、脱水程度等计算补液量,对于存在低钙血症的患者可能需要补充钙剂等,不同年龄、基础疾病不同的患者补液方案有所调整,如儿童患者补液要考虑其生理需要量和病情相关的额外丢失量,老年患者要注意心功能情况来调整补液速度和量。
二、抑制胰液分泌
1.抑酸剂:常用质子泵抑制剂或H受体拮抗剂,通过抑制胃酸分泌进而减少胰液分泌。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H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等,对于有消化性溃疡等基础疾病的患者,选择药物时需考虑对基础疾病的影响,不同年龄患者药物代谢等情况不同,使用时要注意剂量等的调整。
2.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如奥曲肽等,能抑制胰液分泌,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可早期使用。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的使用要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来决定使用时机和剂量,儿童患者使用需谨慎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老年患者要考虑肝肾功能情况来调整。
三、抗感染治疗
1.抗生素应用:对于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等有感染风险的情况,通常需要使用抗生素。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能的病原菌等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如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时,可能选用针对肠道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的抗生素等。不同年龄患者抗感染药物的选择和剂量有差异,儿童患者要避免使用有明显耳毒性、肾毒性等的药物,老年患者要考虑肝肾功能减退对药物代谢的影响来调整用药。
四、营养支持
1.早期营养支持: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早期开始营养支持。可选择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肠内营养是首选途径,如通过鼻胃管或鼻空肠管给予营养制剂。对于不能耐受肠内营养或肠内营养不足的患者可采用肠外营养。不同年龄患者营养支持的方式和营养配方有所不同,儿童患者要保证足够的营养满足生长发育需求,老年患者要注意营养成分的合理搭配,如控制脂肪、糖类等的摄入比例等。
五、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处理
1.器官功能支持:如出现呼吸功能不全需进行机械通气;出现肾功能不全可能需要肾脏替代治疗等。对于不同年龄的重症患者,器官功能支持的具体措施和监护要求不同,儿童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时要注意呼吸机参数的调整适合儿童生理特点,老年患者进行肾脏替代治疗时要考虑其心血管功能等情况。
2.内镜治疗:对于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在适当的时机可采用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术等内镜治疗手段,解除胆道梗阻等情况。但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时机和方法,不同年龄患者内镜治疗的耐受性和预后等有所不同。
3.手术治疗:对于出现胰腺坏死感染、消化道穿孔等并发症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根据具体病情而定,如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等。对于不同年龄患者手术的风险和预后不同,儿童患者手术耐受性相对较差,老年患者手术风险更高,需要充分评估手术的获益和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