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鼻窦炎跟慢性鼻窦炎有什么区别
鼻窦炎分为急性和慢性,病程时长不同,急性小于12周,慢性大于12周;症状表现有别,急性局部鼻塞、分泌物多、嗅觉减退快、头痛有规律且全身症状明显,慢性局部鼻塞间歇性或持续、分泌物黏脓性、嗅觉渐进减退、头痛轻或不典型且全身症状较轻;影像学表现各异,急性鼻窦CT见黏膜充血肿胀、窦腔少量积液,骨质无破坏,慢性见黏膜增厚、息肉形成、窦腔密度增高、骨质有增生或吸收等及鼻腔结构异常;治疗原则不同,急性以抗感染等药物治疗和局部冲洗为主,慢性药物治疗基础上,有结构异常等情况可考虑手术;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各有不同情况,需针对性处理。
一、病程时长区别
1.急性鼻窦炎:病程通常小于12周。多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如病毒感染后继发细菌感染等,起病相对较急,在短时间内出现鼻窦炎症相关症状。
2.慢性鼻窦炎:病程大于12周。往往是急性鼻窦炎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或者由于鼻腔结构异常(如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等)、过敏等多种因素长期作用导致鼻窦慢性炎症持续存在。
二、症状表现区别
1.急性鼻窦炎
局部症状:鼻塞较为明显,多因鼻腔黏膜充血肿胀所致,鼻腔分泌物增多,可为脓性或黏脓性,嗅觉减退或丧失相对较急出现。还可伴有明显的头痛,头痛有一定的时间规律,例如上颌窦炎常表现为晨起轻、午后重的面颊部疼痛或头痛;额窦炎则多为晨起明显的前额部头痛,午后逐渐减轻。
全身症状:可能出现全身不适,如发热、畏寒、乏力、食欲减退等,儿童患者全身症状往往比成人更明显,可能出现哭闹不安、精神萎靡等情况。
2.慢性鼻窦炎
局部症状:鼻塞呈间歇性或持续性,鼻腔分泌物一般为黏脓性,嗅觉减退多为渐进性,病程较长者可能嗅觉明显减退甚至丧失。头痛症状相对急性鼻窦炎较轻,或者不典型,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头痛。
全身症状:全身症状相对较轻,部分患者可能有精神不振、易疲劳等表现,儿童患者长期慢性鼻窦炎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学习注意力等。
三、影像学表现区别
1.急性鼻窦炎:鼻窦CT检查可见鼻窦黏膜充血、肿胀,窦腔内可能有少量积液,但骨质一般无明显破坏。
2.慢性鼻窦炎:鼻窦CT可见鼻窦黏膜增厚、鼻窦内息肉形成、窦腔密度增高、骨质可能有增生或轻度吸收等改变,还可发现鼻腔结构异常情况,如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等导致鼻窦引流受阻的因素。
四、治疗原则区别
1.急性鼻窦炎
药物治疗:以抗感染为主,根据可能的致病菌选用抗生素,如细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同时使用鼻用减充血剂缓解鼻塞,但使用时间一般不超过7天,防止药物性鼻炎;鼻用糖皮质激素减轻鼻腔炎症反应;黏液促排剂促进鼻窦分泌物排出。
局部治疗:可采用鼻腔冲洗,用生理盐水或生理性海水冲洗鼻腔,清除鼻腔内分泌物,改善鼻腔通气。
2.慢性鼻窦炎
药物治疗:鼻用糖皮质激素长期小剂量使用控制炎症;对于有过敏因素的患者可使用抗过敏药物;如果有鼻息肉等情况可能需要使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药物;也可使用黏液促排剂等。
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存在明显鼻腔结构异常(如鼻息肉、严重鼻中隔偏曲等)、鼻窦引流障碍的患者,可考虑鼻内镜手术治疗,通过手术纠正鼻腔结构异常,改善鼻窦引流,促进鼻窦炎症消退。
五、特殊人群情况
1.儿童:儿童急性鼻窦炎多与上呼吸道感染关系密切,由于儿童鼻窦解剖结构特点,更容易发生感染且病情变化较快,需密切观察病情,及时治疗,避免发展为慢性鼻窦炎影响生长发育。儿童慢性鼻窦炎可能影响面部发育、智力发育等,治疗上更要注重避免滥用药物,优先选择温和的治疗方式,如鼻腔冲洗等。
2.老年人:老年人急性鼻窦炎可能与全身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有关,治疗时要注意控制基础疾病,使用药物需考虑对其他基础疾病的影响。老年人慢性鼻窦炎往往病程较长,可能合并多种并发症,治疗时要综合评估患者全身状况,手术治疗需谨慎权衡利弊。
3.妊娠期女性:急性鼻窦炎治疗时要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多采用局部治疗为主,如鼻腔冲洗等。慢性鼻窦炎在妊娠期一般以保守治疗为主,分娩后根据情况再考虑进一步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