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破了感染了怎么办
水痘破了感染需从多方面处理,要保持局部清洁,用温和生理盐水轻柔清洗,每天1-2次;避免搔抓,儿童可戴棉质手套,防感染扩散;局部抗感染可遵医嘱用药物,注意使用方法和反应;观察全身情况,监测体温,看有无其他症状;饮食要营养均衡,特殊人群调整饮食;严重时及时就医,就医要详说情况。
一、保持局部清洁
1.清洁方法:当水痘破了感染时,首先要用温和的生理盐水轻轻清洗破损部位,生理盐水可以起到清洁创面、减少细菌滋生的作用,清洗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加重皮肤损伤。对于婴幼儿等特殊人群,更要注意操作的轻柔,因为他们的皮肤更为娇嫩,过度用力清洗可能会导致皮肤进一步受损。
2.清洁频率:每天可根据创面情况进行1-2次清洁,保持破损处周围皮肤的清洁,防止感染进一步扩散。如果孩子活动量大,导致破损处容易沾染灰尘等污染物,可适当增加清洁次数。
二、避免搔抓
1.对特殊人群的影响:对于儿童来说,他们往往难以控制自己不去搔抓水痘破损处。搔抓可能会将手上的细菌带到破损的水痘处,加重感染。家长要留意儿童的行为,可通过给孩子戴棉质手套等方式,防止孩子搔抓。对于成人,也应尽量避免用手触碰破损的水痘,防止自身手部细菌污染创面。
2.防止感染扩散: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搔抓都会使水痘破损处的感染风险增加,还可能导致感染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引发更多新的水痘破损感染情况。
三、局部抗感染处理
1.药物选择原则:可根据医生建议使用一些局部抗感染的药物,如莫匹罗星软膏等(但具体药物需遵医嘱),这类药物可以抑制局部细菌生长。在使用药物前,一定要确保手部清洁,避免在涂抹药物过程中引入新的细菌。对于婴幼儿等特殊人群,使用药物时更要谨慎,严格按照医生指导的剂量和方法使用,因为婴幼儿的皮肤吸收功能与成人不同,错误使用药物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2.使用注意事项:涂抹药物时要均匀覆盖破损处及其周围皮肤,但不要涂抹过厚,以免影响皮肤呼吸。同时,要观察使用药物后的皮肤反应,如果出现过敏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四、观察全身情况
1.监测体温:感染水痘破损后,要密切关注体温变化。对于儿童,由于他们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感染后更容易出现发热情况。如果出现发热,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如低热时可采用物理降温,用温水擦拭额头、腋窝等部位,但要注意避免擦拭破损的水痘处;如果体温较高或持续发热,需及时就医。
2.观察其他症状:还要观察是否有全身不适、头痛、乏力等症状。如果出现全身症状加重,如出现寒战、精神萎靡等情况,可能提示感染扩散,需要立即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对于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如患有免疫性疾病等,水痘感染破损后更要密切观察全身情况,因为这类人群的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更容易加重。
五、饮食注意
1.营养均衡:患病期间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对于儿童来说,应给予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新鲜蔬菜水果等,有助于身体恢复。蛋白质可以促进伤口修复,维生素C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对于成人,也应保持均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这些食物可能会加重皮肤瘙痒等不适症状,不利于水痘破损处的恢复。
2.特殊人群饮食调整:对于婴幼儿,添加辅食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保证营养全面的同时,避免引起消化不良等问题。对于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成人,要注意饮食中糖分的摄入,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防止血糖波动影响身体恢复。
六、及时就医
1.就医指征:如果水痘破损处感染情况严重,如出现大面积红肿、脓性分泌物增多、发热持续不退或伴有其他严重全身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更专业的处理,如可能会根据感染情况开具口服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免疫功能低下者等,一旦发现水痘破了感染,应尽快就医,因为这类人群感染后病情可能发展较快,需要更及时的医疗干预。
2.就医准备:就医时要向医生详细描述水痘破损的情况、出现的症状以及自身的病史等信息,以便医生能够准确判断病情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