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克罗恩病的症状和表现,以下是一篇严肃医疗原创精编的
克罗恩病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胃肠道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在胃肠道的任何部位均可发生,但好发于末端回肠和右半结肠,临床症状多样,轻重不一。
一、症状
1.腹痛
为最常见的症状,多位于右下腹或脐周,间歇性发作,常为痉挛性阵痛伴肠鸣,餐后加重,排便或肛门排气后缓解。
2.腹泻
腹泻是克罗恩病常见的症状之一,粪便多为糊状,一般无脓血及黏液。病变涉及结肠远端时,腹泻次数增多。
3.腹部肿块
以右下腹与脐周为多见,质地中等,较硬,边缘不整,无压痛。
4.瘘管形成
瘘管形成是克罗恩病的特征性表现之一,可形成内瘘或外瘘。
5.肛门周围病变
部分患者可有肛门周围瘘管、脓肿形成,肛裂等病变。
6.全身症状
部分患者可有发热、贫血、营养障碍及关节、皮肤、眼、口腔黏膜等肠外表现。
二、表现
1.消化系统表现
(1)腹痛:多位于右下腹或脐周,呈痉挛性疼痛,间歇性发作,常伴有肠鸣音亢进。进食后加重,排便或排气后缓解。
(2)腹泻:腹泻是克罗恩病的常见症状,粪便呈糊状,可有黏液脓血。病变累及结肠时,腹泻次数增多。
(3)腹部肿块:腹部可触及肿块,质地中等,边界不清,有压痛。
(4)瘘管形成:克罗恩病可形成瘘管,瘘管形成是克罗恩病的特征性表现之一,可形成内瘘或外瘘。
(5)肛门周围病变:部分患者可出现肛门周围瘘管、脓肿形成、肛裂等病变。
2.全身症状
(1)发热:部分患者可有发热,体温一般在37.5℃-39℃之间,常为低热或中等度发热。发热原因可能与肠道炎症、吸收不良、营养不良等有关。
(2)贫血:由于长期腹泻、慢性失血等原因,患者可出现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症状。
(3)营养不良:克罗恩病患者由于摄入不足、吸收不良、慢性腹泻等原因,可出现营养不良,表现为体重下降、消瘦、水肿等症状。
(4)关节病变:部分患者可出现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多累及大关节,如膝关节、踝关节等。
(5)皮肤病变:部分患者可出现皮肤病变,如结节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病等。
(6)眼部病变:部分患者可出现眼部病变,如虹膜炎、巩膜炎等。
(7)口腔黏膜病变:部分患者可出现口腔黏膜病变,如口腔溃疡、牙龈炎等。
三、诊断
克罗恩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等综合判断。
1.临床表现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腹痛、腹泻、腹部肿块、瘘管形成等,可初步怀疑为克罗恩病。
2.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可有贫血、白细胞升高。
(2)血沉:血沉加快提示疾病活动期。
(3)C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升高提示炎症活动。
(4)生化检查:可有白蛋白降低、电解质紊乱等。
3.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可发现肠道狭窄、龛影等病变。
(2)CT检查:可发现肠道壁增厚、系膜血管增粗等病变。
(3)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肠道病变的显示效果较好。
(4)小肠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肠道黏膜病变,并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是诊断克罗恩病的金标准。
4.病理检查
病理检查可见肠黏膜炎症、肉芽肿形成等改变。
四、治疗
克罗恩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营养支持等。
1.药物治疗
(1)氨基水杨酸制剂:如柳氮磺胺吡啶、美沙拉嗪等,适用于病变局限在结肠的患者。
(2)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适用于病情较重的患者。
(3)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环孢素等,适用于对糖皮质激素依赖或不耐受的患者。
(4)生物制剂:如英夫利昔单抗等,适用于对传统治疗无效或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
2.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适用于并发肠梗阻、肠穿孔、瘘管形成等并发症的患者。
3.营养支持
对于病情严重、无法进食的患者,应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包括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
五、预后
克罗恩病的预后因人而异,部分患者可自行缓解,部分患者可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影响预后的因素主要包括病变范围、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法等。
总之,克罗恩病是一种复杂的疾病,需要综合治疗。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并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