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水痘水痘破了怎么办
水痘破了需从多方面处理,包括保持局部清洁干燥,轻柔清洗后吸干水分自然通风;避免搔抓,儿童家长可转移其注意力或给婴幼儿戴手套,成人可涂止痒药;防止感染,密切观察局部情况,感染时遵医嘱用抗菌药;关注全身状况,监测体温,保证休息和营养;特殊人群如孕妇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要特殊处理,孕妇及时就医,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严格清洁、密切观察并尽快就医。
一、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1.清洁方法:当水痘破了时,首先要用温水轻轻清洗局部,可使用温和的肥皂,但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过度摩擦导致疱疹进一步破损。清洗时使用干净的棉球或纱布轻轻擦拭,清除疱疹破裂后流出的液体及周围的污染物。这是因为保持局部清洁能降低感染的风险,清洗过程需避免用力过大刺激破损处。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格外留意其动作,防止因不配合而加重局部损伤。
2.干燥处理:清洗后用干净的纱布或纸巾轻轻吸干局部水分,然后让破损处自然通风干燥。保持局部干燥有助于减少细菌滋生的环境,促进破损处的愈合。在干燥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覆盖过紧的衣物或敷料,以免影响局部通风。比如可以选择宽松、棉质的衣物覆盖破损部位,让其能更好地接触空气。
二、避免搔抓
1.对儿童的特别注意:水痘患者尤其是儿童往往会因疱疹瘙痒而忍不住搔抓,这是需要重点关注的。要告诫儿童尽量不要用手搔抓水痘破损处,家长可以通过转移儿童注意力的方式来减少搔抓行为,例如陪儿童做一些安静的游戏等。因为搔抓不仅可能导致疱疹进一步破损,还会增加感染的几率,严重时可能会留下疤痕。对于婴幼儿患者,家长要留意其手部活动,必要时可以给婴幼儿戴上棉质的手套,防止其搔抓。
2.成人的注意事项:成人患者也要自觉避免搔抓,虽然成人皮肤相对较厚,但搔抓仍可能引起局部炎症加重,影响愈合。可以通过涂抹炉甘石洗剂等止痒药物来缓解瘙痒感,从而减少搔抓的冲动。
三、防止感染
1.观察局部情况:密切观察水痘破损处的情况,包括是否出现红肿、渗液增多、发热等感染迹象。如果发现破损处周围皮肤明显红肿,或有脓性分泌物渗出,或患者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提示可能发生了感染,需要及时就医。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其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水痘破损后更易发生感染,要更加密切观察局部及全身情况,一旦有异常及时处理。
2.必要时使用抗菌药物:若发生感染,可能需要使用抗菌药物,但具体用药需由医生根据感染情况判断。对于儿童患者,使用抗菌药物要格外谨慎,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优先选择对儿童相对安全的抗菌药物,并根据儿童的体重等情况准确把握用药的可能性(但不涉及具体剂量等服用指导)。
四、关注全身状况
1.监测体温:注意监测体温变化,水痘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症状,破损后感染的情况下发热可能会加重。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体温变化的关注重点不同。儿童患者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发热时更要密切关注,一旦体温超过38.5℃(可根据儿童具体情况适度调整判断标准)且持续不退或伴有其他不适,要及时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并就医。成人患者也要关注体温变化,若发热持续时间较长或体温过高,同样需要就医评估。
2.休息与饮食:患者要保证充足的休息,休息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在饮食方面,要摄入富含营养的食物,如蛋白质、维生素等含量丰富的食物,以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水痘破损处的愈合。对于患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患有肾脏疾病的患者,要注意饮食中相关营养物质的合理摄入,遵循基础疾病的饮食要求同时满足水痘康复的营养需求。
五、特殊人群的特殊处理
1.孕妇:孕妇感染水痘后,水痘破损可能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孕妇要特别注意保持水痘破损处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要立即就医。因为孕妇的特殊生理状态,其病情变化可能会影响胎儿健康,所以需要更加谨慎对待水痘破损的情况,及时与医生沟通,获取专业的医疗指导。
2.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这类人群感染水痘后病情往往较为严重,水痘破损后发生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更高。对于这类特殊人群,要更加严格地保持水痘破损处的清洁,密切观察局部及全身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尽快就医,医生会根据其具体的免疫状态制定更谨慎、全面的治疗和护理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