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青光眼有哪些症状
慢性青光眼主要有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眼压升高、眼胀眼痛、虹视等症状。视力会进行性下降且常不可逆,不同年龄段感受有别;视野缺损早期不易察觉,后期影响生活安全,不同性别进展无差异,但生活方式影响察觉时机;眼压常超出正常范围,呈间歇性升高,年龄及病史影响其对视神经损害;眼胀眼痛程度不一、间歇性发作,儿童可能难表述;虹视因眼压升高致角膜水肿光线折射产生,需与其他疾病鉴别。此外,儿童患者视力和眼部发育易受严重影响,用药需谨慎;老年患者常合并慢性病,相互影响病情,还易因症状致意外,需家人照顾;有眼部病史患者患病风险高,要定期检查。
一、视力下降
慢性青光眼患者早期视力可能并无明显变化,但随着病情进展,视神经逐渐受损,视力会出现进行性下降。例如,一些患者在疾病发展数月甚至数年后,会发现原本清晰的事物变得模糊,阅读或看远处物体时越来越吃力。这种视力下降通常不可逆,一旦视神经损伤严重,即使积极治疗,视力也难以恢复到患病前水平。不同年龄段的患者,视力下降感受会有差异,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其他眼部退行性病变,视力下降可能被混淆;年轻人对视力变化更为敏感,若出现异常容易较早察觉。
二、视野缺损
视野缺损是慢性青光眼的重要特征之一。早期视野缺损可能表现为周边视野逐渐缩小,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不易察觉,比如在走路时,可能感觉不到侧面视野范围的减小。但通过专业的视野检查能够发现,早期可出现旁中心暗点、弓形暗点等。随着病情加重,视野缺损范围扩大,可形成管状视野,就像通过一根管子看东西,只能看到正前方的小部分区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行动安全,如行走时容易撞到侧面的物体。不同性别的患者,在视野缺损进展上无明显差异,但生活方式可能影响察觉时机,如经常开车的人,可能因需要观察更广泛视野,能较早发现视野缺损。
三、眼压升高
眼压升高是慢性青光眼的关键病理基础。正常眼压范围一般在1021mmHg,慢性青光眼患者眼压常超出此范围。不过,眼压升高并非一直持续,部分患者眼压呈间歇性升高,在眼压升高时,可能会出现眼部胀痛等不适症状。眼压升高会对视神经造成压迫,长期作用下导致视神经损伤。年龄较大的患者,由于眼部组织结构老化,对眼压升高的耐受性可能更差;而有高血压等病史的患者,眼压升高对视神经的损害可能会加速。
四、眼胀、眼痛
患者可出现眼部的胀痛,程度轻重不一。一般在眼压升高时,胀痛感较为明显,多为眼球深部的钝痛,有时可伴有眼眶周围疼痛。疼痛可能呈间歇性发作,在休息或眼压降低时,症状可能会有所缓解。但随着病情发展,疼痛可能会越发频繁和剧烈。眼胀、眼痛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休息,导致精神状态不佳。对于儿童患者,由于表达能力有限,可能难以准确描述眼胀、眼痛的感受,家长需密切观察孩子是否有揉眼、哭闹增多等异常表现。
五、虹视
虹视指看灯光时,灯光周围出现彩色的光环,类似彩虹。这是由于眼压升高,引起角膜水肿,导致光线发生折射而产生。虹视现象在慢性青光眼患者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在眼压波动时更容易出现。虹视的出现往往提示眼压可能处于较高水平,需要及时就医检查。但需注意,一些其他眼部疾病如角膜炎等也可能导致虹视,所以不能仅凭虹视就确诊慢性青光眼,需进一步检查鉴别。
温馨提示:
1.儿童患者: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眼部结构和功能尚未成熟,慢性青光眼对其视力和眼部发育影响更为严重。家长要关注孩子的视力情况,若发现孩子有视物模糊、歪头看东西、频繁揉眼等异常,应及时带孩子就医。且儿童用药需谨慎,任何治疗都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因药物不良反应影响孩子健康。
2.老年患者:老年人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疾病可能与慢性青光眼相互影响,加速病情进展。因此,老年患者除了积极治疗青光眼外,还要控制好基础疾病。同时,老年人可能存在行动不便,视野缺损等青光眼症状会增加其摔倒等意外风险,家人要给予更多照顾和陪伴,确保老人生活环境安全。
3.有眼部病史患者:曾经患过眼部疾病,如葡萄膜炎等的患者,发生慢性青光眼的风险可能更高。这类患者要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密切关注眼压、视神经等情况,以便早期发现青光眼并及时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告知医生既往病史,有助于医生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