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的鉴别诊断
胰腺炎可通过病史、症状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与其他疾病鉴别。病史方面包括胆源性、酒精性、高脂血症性、外伤性等不同病因的相关病史;症状特点有腹痛(不同病因腹痛表现有别)、恶心呕吐等;实验室检查血清淀粉酶、脂肪酶等有不同变化,血常规、生化检查也有相应表现;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CT、MRI各有作用;还需与消化性溃疡穿孔、胆石症和胆囊炎、心肌梗死等疾病鉴别。
一、病史与症状特点鉴别
1.病史方面
胆源性胰腺炎:多有胆道疾病史,如胆囊结石、胆囊炎等。患者既往可能有右上腹反复疼痛等胆道疾病相关症状,因为胆道系统与胰腺通过共同的胆管开口,胆道疾病时容易导致胆汁反流进入胰腺,引发胰腺炎。例如有研究表明,约50%-70%的急性胰腺炎与胆道疾病相关。
酒精性胰腺炎:患者有长期大量饮酒史,酒精可刺激胰腺分泌大量黏稠的胰液,还可引起十二指肠乳头水肿和Oddi括约肌痉挛,导致胰管内压升高,引发胰腺炎。长期大量饮酒者患急性胰腺炎的风险显著增加。
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多有高脂血症病史,尤其是高甘油三酯血症。体内血脂水平过高时,会影响胰腺的血液循环和代谢,导致胰腺组织受损引发炎症。
外伤性胰腺炎:有腹部外伤史,如腹部钝器伤、手术创伤等,外伤可能直接损伤胰腺组织或影响胰腺的血液供应,从而引发胰腺炎。
2.症状特点
腹痛:急性胰腺炎典型表现为上腹部剧烈疼痛,可向腰背部放射,呈束带样。胆源性胰腺炎腹痛常突然发作,疼痛较为剧烈;酒精性胰腺炎腹痛程度也较严重;而高脂血症性胰腺炎腹痛特点与其他类型可能无明显特异性,但结合病史有助于鉴别。外伤性胰腺炎则根据外伤情况腹痛表现各异。
恶心、呕吐:多数患者有恶心、呕吐症状,呕吐后腹痛不缓解。不同病因引起的胰腺炎恶心、呕吐表现相似,但结合其他病史可辅助鉴别。
二、实验室检查鉴别
1.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
血清淀粉酶:发病后2-12小时开始升高,48小时后开始下降,持续3-5天。血清淀粉酶升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不完全平行。胆源性、酒精性等多种原因引起的胰腺炎均可导致血清淀粉酶升高,但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时,血清淀粉酶可能正常或轻度升高,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血清脂肪酶:发病后24-72小时开始升高,持续7-10天。血清脂肪酶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特异性较高,尤其是对于就诊较晚的患者,其诊断价值更大。
2.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常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但在严重感染等情况下也可出现类似表现,需结合其他检查鉴别。例如胆源性胰腺炎合并胆道感染时,白细胞升高更为明显。
3.生化检查
血糖:部分患者可出现血糖升高,可能与胰腺受损后胰岛素分泌减少有关。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常伴有血糖异常,需监测血糖变化。
血钙:部分患者可出现血钙降低,血钙降低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多见于重症急性胰腺炎,可能与脂肪酶分解脂肪成脂肪酸后与钙结合形成皂化斑有关。
三、影像学检查鉴别
1.腹部超声:是急性胰腺炎的初步筛查方法。可发现胰腺肿大、胰周渗出等情况。但对于肥胖、胃肠道气体较多的患者,超声检查可能受到限制。胆源性胰腺炎时可同时发现胆道结石、胆囊炎等胆道病变。
2.CT检查: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重要影像学方法。能准确判断胰腺病变的范围和严重程度,如胰腺坏死、胰周渗出等。增强CT还可评估胰腺血供情况,有助于判断预后。酒精性胰腺炎、外伤性胰腺炎等通过CT检查可清晰显示胰腺及周围组织的病变情况。
3.MRI检查:对胰腺病变的诊断价值与CT相似,但在某些方面如对胰腺坏死的评估可能有其特点。对于肾功能不全、对碘对比剂过敏等不适合行CT增强检查的患者,可考虑MRI检查。
四、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1.消化性溃疡穿孔:常有消化性溃疡病史,突发上腹部剧痛,迅速蔓延至全腹,腹肌紧张呈板状腹等。立位腹部X线平片可见膈下游离气体,与急性胰腺炎可通过病史、症状及影像学检查鉴别。
2.胆石症和胆囊炎:右上腹疼痛,可向右肩部放射,Murphy征阳性。B超检查可发现胆囊结石、胆囊炎等病变,与胆源性胰腺炎可通过影像学及病史进一步鉴别。
3.心肌梗死:部分患者可表现为上腹部疼痛,伴有胸闷、胸痛等症状。心电图检查可见心肌梗死的特征性改变,心肌酶谱升高,与急性胰腺炎通过心电图、心肌酶谱等检查鉴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