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注意事项
胰腺炎患者需注意多方面事项,饮食方面急性期禁食、恢复期逐步调整;病情监测要观察症状和生命体征;休息与活动急性期卧床、恢复期适度活动;药物使用要遵医嘱;并发症预防要注意感染及其他并发症。
一、饮食方面注意事项
1.急性期禁食:急性胰腺炎发作急性期需严格禁食,这是因为此时胰腺处于炎症反应状态,进食会刺激胰腺分泌胰液,加重胰腺自身的消化负担,导致炎症进一步恶化。一般禁食时间根据病情严重程度有所不同,可能持续数小时至数天不等。
2.恢复期饮食逐步调整:当病情逐渐稳定进入恢复期后,饮食要从低脂、低蛋白的流质饮食开始过渡,如米汤等。随后可逐渐增加食物种类,转为低脂半流质饮食,例如粥类搭配少量蔬菜(需切碎煮烂),再慢慢过渡到低脂软食,此时可适量摄入鱼肉(去皮、去骨后煮熟)、豆腐等优质低蛋白食物,但要注意控制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量,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高胆固醇食物,如油炸食品、辣椒、动物内脏等,因为这些食物易再次诱发胰腺分泌,不利于病情恢复。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生长发育的特殊性,更要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饮食原则,保证营养均衡的同时严格控制可能刺激胰腺的食物摄入;老年患者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在饮食调整过程中更要缓慢进行,密切关注进食后的反应。
二、病情监测注意事项
1.症状观察:密切观察腹痛、腹胀等症状的变化情况。急性胰腺炎患者常表现为上腹部疼痛,若腹痛程度加剧、持续不缓解或伴有腹胀进行性加重,可能提示病情恶化,如出现胰腺坏死、感染等并发症,需及时就医。对于儿童患者,要留意其是否有哭闹不止、拒食等异常表现,因为儿童表达能力有限,更需细心观察;老年患者对疼痛的感知可能不敏感,要关注其精神状态、是否有嗜睡等情况,警惕病情变化未被及时察觉。
2.生命体征监测:定期监测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体温升高可能提示有感染发生,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血压异常等可能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例如,当出现感染性胰腺坏死时,体温可持续升高,心率会明显增快。儿童患者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变化更需密切关注;老年患者本身基础疾病较多,生命体征的微小变化都可能预示着严重问题,要更加频繁地进行监测。
三、休息与活动注意事项
1.急性期卧床休息:急性胰腺炎发作急性期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以减少机体的消耗,降低胰腺的分泌负担,促进炎症的消退。充足的休息有助于身体各器官功能的恢复,卧床期间要注意保持舒适的体位,可采取半卧位,以减轻腹部张力,缓解疼痛。儿童患者需要家长协助营造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保证其充足的睡眠;老年患者卧床时要注意防止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定时协助翻身、按摩受压部位。
2.恢复期适度活动:在病情进入恢复期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可先从床上活动开始,如翻身、四肢活动等,然后逐渐过渡到床边坐立、短时间行走等。适度活动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机体免疫力,但要根据自身的耐受情况进行,以不感到疲劳为宜。儿童患者在恢复期活动时需家长陪同,防止发生意外;老年患者活动要更加缓慢、谨慎,选择平坦、安全的环境进行活动。
四、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严格遵医嘱使用药物,不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药物主要用于抑制胰腺分泌、抗感染等治疗。例如,常用的抑制胰腺分泌的药物有奥曲肽等,抗感染药物需根据病情由医生选择合适的种类。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药物的剂型和剂量,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老年患者由于肝肾功能可能减退,使用药物时更要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定期监测相关指标。
五、并发症预防注意事项
1.感染预防:保持病房清洁,定期通风换气,减少探视人员,防止交叉感染。对于急性胰腺炎患者,由于胰腺炎症坏死等情况,容易发生感染并发症,如胰腺脓肿、腹腔感染等。儿童患者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更要注重病房的卫生防护;老年患者本身抵抗力较弱,需加强感染预防措施。
2.其他并发症预防:密切关注患者是否出现呼吸困难、尿量减少等情况,预防呼吸衰竭、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发生。如出现呼吸困难,可能提示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风险;尿量减少可能与肾功能受损有关。儿童患者在并发症预防方面要特别注意呼吸和泌尿系统的监测,老年患者则要综合考虑多器官功能的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