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是如何发生的
胰腺具有外分泌和内分泌功能,正常时消化酶以无活性酶原形式存在。急性胰腺炎发生机制包括胰酶异常激活(胆道疾病时胆汁反流入胰管、酒精刺激致胰液异常及压力升高等、高钙血症使胰管钙化、高脂血症致胰腺血供及胰酶代谢异常等可致胰酶激活)、胰腺微循环障碍(炎症介质致血管收缩等影响胰腺血供)、炎症反应级联放大(胰酶激活引发炎症细胞活化释放炎症介质致胰腺病理改变),不同年龄、性别及基础疾病人群在各机制中风险或表现有差异
一、胰腺的正常生理功能基础
胰腺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具有外分泌和内分泌功能。外分泌部分分泌含有多种消化酶的胰液,这些消化酶在肠道内发挥消化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作用;内分泌部分主要由胰岛细胞组成,如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参与血糖调节等。正常情况下,胰腺内的消化酶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避免自身被消化。
二、急性胰腺炎的发生机制
(一)胰酶异常激活
1.胆道疾病相关机制:
当胆道结石、蛔虫等因素引起胆道梗阻时,胆汁可反流入胰管,激活胰管内的胰酶原。例如,胆盐可激活胰蛋白酶原,使其转变为有活性的胰蛋白酶,胰蛋白酶又可进一步激活其他胰酶,如胰脂肪酶、胰淀粉酶等。在年龄方面,不同年龄段胆道疾病的发生情况有所不同,儿童胆道蛔虫相对可能较多见,而中老年胆道结石的发生率较高。女性在妊娠等特殊生理状态下,胆道动力学可能发生改变,也可能增加胆道疾病相关急性胰腺炎的风险。有胆道疾病病史的人群,再次发生胆道梗阻导致急性胰腺炎的风险显著升高。
此外,胆道炎症时,细菌产生的毒素等也可能影响胰酶的正常代谢,促使胰酶过早激活。
2.酒精因素相关机制:
长期大量饮酒是急性胰腺炎的重要诱因。酒精可刺激胰腺分泌大量黏稠的胰液,导致胰管内压力升高,胰液排出受阻。同时,酒精可直接损伤胰腺腺泡细胞,使胰酶释放增加。而且,酒精在体内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可影响胰腺的血液循环,进一步加重胰腺的损伤。对于有长期大量饮酒生活方式的人群,胰腺持续受到酒精的不良刺激,发生急性胰腺炎的风险明显高于不饮酒或少量饮酒者。不同性别在酒精代谢方面可能存在差异,一般来说,女性对酒精的代谢速度相对较慢,同等饮酒量下可能面临更高的胰腺损伤风险。
3.其他因素相关机制:
高钙血症时,血钙升高可导致胰管钙化,促使胰酶提前激活。例如,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甲状旁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血钙升高,进而引发急性胰腺炎。在年龄上,老年人由于内分泌调节功能可能出现紊乱,更容易发生高钙血症相关的急性胰腺炎。有甲状旁腺疾病病史的人群需特别注意监测血钙水平,预防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高脂血症时,血液中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可使胰腺毛细血管内有乳糜微粒栓塞,影响胰腺的血液供应,同时胰酶代谢异常,导致胰酶激活。肥胖、有家族性高脂血症病史等人群,发生高脂血症相关急性胰腺炎的风险较高,不同性别在高脂血症的发病比例上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但都需要关注血脂水平的控制。
(二)胰腺微循环障碍
在急性胰腺炎发生过程中,胰腺的微循环会出现障碍。炎症介质的释放会导致胰腺血管收缩、痉挛,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黏稠度升高,进而影响胰腺组织的血液灌注。例如,肿瘤坏死因子等炎症介质可参与调节血管的舒缩功能,导致胰腺局部缺血缺氧,加重胰腺细胞的损伤,促进急性胰腺炎的进展。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微循环障碍都可能在急性胰腺炎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而有基础血管疾病的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其胰腺微循环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异常,更容易在诱发因素作用下发生急性胰腺炎且病情可能更严重。
(三)炎症反应级联放大
胰酶激活后,会引发一系列炎症反应级联放大。激活的胰酶可使炎症细胞活化,释放大量炎症介质,如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等。这些炎症介质进一步招募更多炎症细胞浸润胰腺组织,导致胰腺出现水肿、出血、坏死等病理改变。在年龄较小的儿童中,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炎症反应的调控可能相对较弱,急性胰腺炎时炎症反应级联放大可能更难控制,病情变化可能更为迅速。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影响炎症介质的释放和炎症反应的程度,需要特别关注。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人群,其炎症反应的基础状态可能不同,发生急性胰腺炎时炎症反应级联放大的表现和预后可能与常人有所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