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多动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小孩多动症的发病受多种因素影响,遗传方面,约75%患者直系亲属中有患多动症或其他精神类疾病者,特定基因异常影响神经递质代谢和传递导致大脑调节问题;神经生物学因素包括大脑发育异常,如额叶、基底神经节、小脑等部位功能失调,以及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失衡;家庭环境因素有教养方式不当(严厉粗暴或过度溺爱)和家庭氛围不和谐;心理创伤因素指孩子经历重大生活事件产生心理创伤影响大脑发育和神经内分泌系统;其他因素包括母亲孕期不良因素(吸烟、饮酒等)、饮食因素(人工色素、高糖饮食等)、过早接触电子产品。同时提醒有家族遗传史家庭关注孩子情况,母亲孕期保持健康,家长创造良好家庭环境,发现疑似症状及时就医。
一、遗传因素
遗传在小孩多动症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多动症具有较高的遗传度,研究表明约75%的患者其直系亲属中有患多动症或其他精神类疾病的人。基因研究发现,一些特定基因的异常与多动症的发生密切相关,这些基因可能影响神经递质的代谢和传递,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功能异常,进而导致大脑调节注意力、行为控制等方面出现问题。例如多巴胺转运体基因的异常,可能使多巴胺在突触间隙的浓度和作用时间发生改变,影响大脑对行为和注意力的调节。
二、神经生物学因素
1.大脑发育异常:多动症患儿在大脑结构和功能上存在一些差异。通过神经影像学研究发现,他们的额叶发育迟缓,额叶在注意力、行为控制、计划和组织能力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此外,基底神经节、小脑等部位的功能也可能存在异常,这些区域参与了运动控制和认知调节过程,其功能失调可能导致多动症的症状出现。
2.神经递质失衡: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等在大脑的信号传递中起着重要作用。多巴胺能系统功能低下会影响大脑的奖赏机制和注意力调节,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异常则可能影响大脑的觉醒和警觉状态,而5羟色胺能系统失衡可能与情绪调节和冲动控制有关。这些神经递质的失衡可能导致患儿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等症状。
三、家庭环境因素
1.教养方式不当:父母过于严厉、粗暴的教养方式,如经常打骂孩子,会使孩子长期处于紧张、恐惧的状态,容易导致心理问题,增加患多动症的风险。相反,过度溺爱孩子,对孩子的行为缺乏必要的约束和规范,也可能使孩子难以学会自我控制和遵守规则,表现出多动、冲动等行为。
2.家庭氛围不和谐:家庭中经常发生争吵、冷战,父母关系紧张,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孩子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情绪不稳定,可能通过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行为来释放内心的压力和焦虑。
四、心理创伤因素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历重大的生活事件,如父母离异、亲人离世、遭受虐待等,这些心理创伤可能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严重影响。孩子可能无法正确应对这些创伤事件,从而出现行为和情绪上的问题,表现为多动症的症状。心理创伤还可能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和神经内分泌系统,进一步加重症状。
五、其他因素
1.母亲孕期不良因素:母亲在孕期吸烟、饮酒、接触有害物质(如铅、汞等重金属)、感染某些病毒(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以及孕期情绪过度紧张、焦虑等,都可能影响胎儿大脑的正常发育,增加孩子患多动症的几率。例如,母亲孕期吸烟会使胎儿暴露于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中,影响胎儿的神经发育。
2.饮食因素:虽然目前关于饮食与多动症的关系尚未完全明确,但有研究认为人工色素、高糖饮食等可能与多动症的发生有关。人工色素可能会影响孩子的神经系统功能,而高糖饮食可能导致血糖波动较大,影响孩子的注意力和行为。此外,食物过敏或不耐受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行为表现。
3.过早接触电子产品:随着科技的发展,孩子过早、过多地接触电子产品,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中的快速画面切换、刺激的音效等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但也可能导致孩子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在其他需要长时间专注的任务上。而且,过度使用电子产品还可能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进一步加重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温馨提示:对于有家族遗传史的家庭,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要更加关注孩子的行为和注意力发展,定期进行儿童保健检查。母亲在孕期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接触有害物质,保持良好的心态。家长要为孩子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养方式。如果发现孩子有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疑似多动症的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的儿科或精神心理科就诊,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