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子宫内膜癌b超表现
子宫内膜癌的超声基本表现包括子宫大小与形态上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随病情进展子宫体积增大,内膜厚度异常、不均匀;子宫内膜回声不均匀,内膜与肌层分界不清;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为内膜内血流信号增多且分布不均匀;不同年龄、性别及病史相关的超声表现特点为年轻女性需结合月经史判断,绝经后女性内膜异常更具提示意义,有子宫内膜增生病史及长期使用雌激素替代治疗的女性患癌风险高,超声需密切观察相关表现。
一、子宫内膜癌的超声基本表现
1.子宫大小与形态
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子宫大小可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子宫体积增大。对于年轻女性或绝经前女性,若发生早期子宫内膜癌,子宫形态多无明显变形;而绝经后女性子宫通常萎缩,但患癌时可能出现子宫相对增大情况。这是因为癌细胞在子宫内膜增殖,导致子宫局部组织增生,从而影响子宫大小和形态。
超声下可观察到子宫内膜厚度异常,正常子宫内膜厚度在不同月经周期有变化,一般非孕期育龄女性子宫内膜厚度在月经周期的增生期可从5mm左右逐渐增厚至8-13mm,分泌期进一步增厚。而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常超过正常范围,多表现为内膜增厚,可呈不均匀增厚或局限性增厚。例如研究发现,约70%-80%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超声表现为子宫内膜增厚,厚度多在5mm以上,且厚度不均匀。
2.子宫内膜回声
早期子宫内膜癌超声下可见子宫内膜回声不均匀。正常子宫内膜回声均匀,而癌组织的生长导致内膜组织内部结构紊乱,超声表现为回声强弱不一。可能出现局部高回声区,这是由于癌组织局部增殖形成的异常组织回声;也可能存在低回声区,与癌组织内部的细胞成分及组织结构有关。比如在一些病例超声检查中,可发现子宫内膜内有散在的低回声或高回声病灶,提示内膜回声不均匀。
还可能出现内膜与肌层分界不清的情况。正常情况下,子宫内膜与肌层之间有清晰的界面,而癌细胞浸润时,会破坏这种界面结构,使得内膜与肌层的边界变得模糊。这是因为癌细胞向肌层浸润生长,导致两者之间的组织学界限被打破,超声上表现为内膜与肌层的分界不清晰。
二、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
1.血流信号情况
早期子宫内膜癌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显示内膜内血流信号增多。肿瘤组织生长需要丰富的血液供应,所以癌组织周围及内部血管增生,导致血流信号增加。通过彩色多普勒检查可观察到内膜区域有较丰富的彩色血流,脉冲多普勒可检测到较高的血流速度和较低的阻力指数等。研究表明,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内膜内动脉阻力指数(RI)多低于0.45-0.5,而正常子宫内膜血流阻力指数相对较高。这是因为肿瘤组织的新生血管结构不完善,血管阻力较低,使得血流阻力指数降低。
血流分布可能不均匀。癌组织生长的不均匀性导致血流分布也不均匀,在增厚的内膜内可出现局部血流丰富区和血流相对稀少区,这与癌组织内部不同区域的血管生成情况有关。
三、不同年龄、性别及病史相关的超声表现特点
1.年龄因素
年轻女性:年轻女性患早期子宫内膜癌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病,超声表现可能与其他人群有一定差异。由于年轻女性体内激素水平相对活跃,癌组织的生长可能受到一定激素影响,但超声下仍主要表现为内膜增厚、回声不均匀及血流信号改变等。需要结合患者月经史等情况综合判断,因为年轻女性的月经周期变化可能会影响子宫内膜厚度的判断,要注意排除月经周期相关的生理性内膜增厚干扰。
绝经后女性: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子宫萎缩,正常内膜厚度应小于5mm。若绝经后女性超声发现内膜增厚,且有上述回声不均匀、血流信号增多等表现,更要高度警惕子宫内膜癌。因为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雌激素长期刺激等因素有关,此时内膜的异常改变更具提示意义。
2.性别因素
男性不存在子宫内膜,所以该主题主要针对女性,无需考虑男性相关超声表现。
3.病史因素
有子宫内膜增生病史的女性:这类女性本身内膜就存在异常增生情况,患早期子宫内膜癌的风险相对较高。超声检查时要更加仔细观察内膜情况,除了关注内膜厚度、回声等基本表现外,还要注意与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等进行鉴别。若在原有内膜增生的基础上出现内膜增厚程度加重、回声不均匀程度增加以及血流信号明显增多等情况,要高度怀疑癌变可能。
有乳腺癌等雌激素相关疾病病史并长期使用雌激素替代治疗的女性:长期使用雌激素会刺激子宫内膜增生,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发生风险。超声检查时要密切观察内膜变化,这类女性出现早期子宫内膜癌时,超声表现可能更不典型,但仍可出现内膜增厚、回声异常及血流改变等情况,需要结合病史综合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