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水痘用什么药
水痘的治疗包括抗病毒药物、对症治疗药物及其他注意事项。抗病毒药物有阿昔洛韦和伐昔洛韦,阿昔洛韦早期用可减轻水痘严重程度、缩短病程,伐昔洛韦生物利用度高;对症治疗药物有退热的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止痒的炉甘石洗剂和抗组胺药物;一般护理要注意皮肤护理和隔离休息;免疫功能低下儿童和孕妇感染水痘需特殊关注和处理。
一、抗病毒药物
(一)阿昔洛韦
1.作用机制:阿昔洛韦能干扰水痘-带状疱疹病毒DNA的合成,从而抑制病毒复制。大量临床研究表明,早期(一般指皮疹出现后24小时内)使用阿昔洛韦可减轻水痘的严重程度,缩短病程。例如多项随机对照试验显示,服用阿昔洛韦的患儿发热时间、皮疹结痂时间等均短于未用药或使用安慰剂的患儿。
2.适用情况: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儿童水痘患者,若病情较重(如出现高热不退、皮疹广泛等情况)可考虑使用阿昔洛韦。但需注意儿童的年龄因素,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中儿童适用的剂量和要求使用,同时关注可能存在的药物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等。
(二)伐昔洛韦
1.作用特点:伐昔洛韦是阿昔洛韦的前体药物,口服后在体内转化为阿昔洛韦发挥抗病毒作用。相比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的生物利用度较高。临床研究发现,伐昔洛韦治疗水痘也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改善患儿症状。
2.适用人群:适用于年龄较大、病情需要抗病毒治疗的水痘患儿,但同样要依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如体重、病情严重程度等合理应用,并且要注意药物的代谢和可能对儿童身体各系统的影响。
二、对症治疗药物
(一)退热药物
1.对乙酰氨基酚:当水痘患儿出现发热症状时,若体温达到38.5℃及以上,可考虑使用对乙酰氨基酚进行退热。对乙酰氨基酚具有良好的退热效果,且相对安全。多个儿科用药指南指出,对乙酰氨基酚是儿童常用的退热药物,其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发挥退热作用,对于儿童的胃肠道刺激相对较小,但使用时要注意按照儿童的体重精确计算剂量,避免过量使用。例如根据儿童体重,每千克体重约给予10-15mg的对乙酰氨基酚,且24小时内使用次数一般不超过4次。
2.布洛芬:布洛芬也是儿童常用的退热药物,对于水痘患儿体温较高(如超过38.5℃)且对乙酰氨基酚退热效果不佳时可考虑使用。布洛芬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发挥解热、镇痛、抗炎作用。但使用布洛芬时同样要注意儿童的年龄和体重,一般6个月以上儿童可使用,剂量为每千克体重5-10mg,每6-8小时可重复使用,24小时不超过4次。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有胃肠道疾病史的儿童,使用布洛芬可能会加重胃肠道不适,应谨慎使用。
(二)止痒药物
1.炉甘石洗剂:水痘患儿常因皮疹瘙痒而烦躁不安,炉甘石洗剂可起到止痒的作用。炉甘石洗剂的主要成分是炉甘石和氧化锌,具有收敛、保护皮肤和轻度止痒的功效。使用时需将皮疹部位清洗干净后,摇匀炉甘石洗剂,然后用棉签蘸取适量涂抹于皮疹处。但要注意,如果皮疹有破溃,应避免使用炉甘石洗剂,以免引起疼痛等不适。对于婴幼儿使用炉甘石洗剂时要更加小心,防止误吸等情况发生。
2.抗组胺药物:对于瘙痒严重影响患儿睡眠和生活的情况,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物通过阻断组胺受体,减轻瘙痒症状。但儿童使用抗组胺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年龄适应性,6岁以上儿童可按照说明书使用相应剂量,对于6岁以下儿童则需要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使用,同时要关注药物可能引起的嗜睡等不良反应,告知家长让患儿在用药后避免进行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活动,如驾驶等。
三、其他注意事项
(一)一般护理
1.皮肤护理: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勤换衣物,衣物应宽松柔软,避免摩擦皮疹,防止皮疹破溃感染。可以给患儿剪短指甲,避免患儿搔抓皮疹,引起皮肤破损继发细菌感染。如果皮疹破溃,可遵医嘱使用碘伏等进行局部消毒处理。
2.隔离休息:水痘具有传染性,患儿需要隔离至全部皮疹结痂为止,一般不少于2周。让患儿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在隔离期间,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要注意避免患儿直接吹风,防止着凉加重病情。
(二)特殊人群提示
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儿童,如患有白血病、艾滋病等疾病的儿童感染水痘后,病情往往较重,可能出现播散性水痘等严重情况,需要更加密切地关注病情变化,一旦怀疑感染水痘,应尽早送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积极的抗病毒等治疗,同时要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孕妇,如果在孕期感染水痘,可能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如导致胎儿先天性水痘综合征等,因此孕妇要避免接触水痘患儿,若不慎接触且怀疑感染,需及时就医并采取相应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