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脑瘫症状表现有什么
早产儿脑瘫有运动发育落后及姿势异常,如运动发育明显落后、姿势异常;有反射异常,原始反射延迟消失、保护性反射减弱或缺失;有肌张力异常,包括肌张力增高和减低;有智力、语言障碍,部分患儿智力低下、语言发育迟缓;部分还伴有癫痫发作。对有脑瘫高危因素的早产儿,家长要密切关注其发育情况,尽早带患儿就医检查,早期干预有助于改善预后。
一、运动发育落后及姿势异常
1.运动发育落后:早产儿脑瘫患儿在运动发育方面往往明显落后于正常同龄儿。正常婴儿在相应月龄时会有抬头、翻身、坐、爬、站、走等运动能力的发展,而早产儿脑瘫患儿可能在3个月时还不能抬头,4-5个月时不能主动伸手抓物,6个月后仍不能稳定独坐等。这是因为脑瘫影响了大脑对肌肉运动的控制和协调功能,由于脑部受损,神经传导受阻,导致肌肉运动的发育迟缓。
2.姿势异常:常见的姿势异常有角弓反张、四肢肌张力异常等。角弓反张表现为患儿头向后仰,背部肌肉紧张,身体呈弓形。四肢肌张力异常可表现为肌张力增高,患儿肢体僵硬,活动受限;或肌张力减低,肢体松软无力。例如,患儿的上肢可能经常处于内收、内旋的姿势,下肢常呈交叉伸肌模式等。这是由于脑部病变导致神经系统对肌肉的调节失衡,使得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发生紊乱,从而出现异常姿势。
二、反射异常
1.原始反射延迟消失:正常新生儿具有觅食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等原始反射,这些反射会在出生后3-6个月内逐渐消失。而早产儿脑瘫患儿原始反射可能延迟消失,如握持反射在4个月后仍不消失,拥抱反射持续时间过长等。原始反射是婴儿神经系统发育的一种表现,脑瘫患儿由于脑部发育异常,导致这些原始反射的正常消退过程受到影响,反映出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
2.保护性反射减弱或缺失:正常婴儿在一定月龄时会出现保护性反射,如当身体倾斜时会出现调整姿势的保护性伸展反射等。早产儿脑瘫患儿的保护性反射往往减弱或缺失,例如当让患儿处于可能摔倒的姿势时,不能及时做出保护性的肢体伸展动作来保持平衡。这是因为脑部受损影响了神经系统对身体平衡和姿势调节的功能,使得保护性反射无法正常发挥作用。
三、肌张力异常
1.肌张力增高:表现为肌肉较硬,被动运动时阻力增大。患儿可能出现肢体活动不灵活,穿衣时难以将手臂插入袖子,换尿布时腿部难以分开等情况。肌张力增高是由于脑部病变导致神经冲动传导异常,使得肌肉持续处于收缩状态。常见于痉挛型脑瘫患儿,这种持续的肌张力增高如果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导致关节挛缩、变形等并发症。
2.肌张力减低:患儿肢体松软,自主运动减少。仰卧位时四肢呈外展外旋位,像青蛙腿的姿势;抱起时头不能竖直,软弱地垂向胸前等。肌张力减低多见于弛缓型脑瘫患儿,是因为脑部病变使得神经对肌肉的控制能力减弱,肌肉无法正常收缩,导致肢体处于松弛状态。肌张力减低的患儿容易发生呛咳、呼吸困难等问题,因为咽喉部肌肉肌张力低可能影响吞咽和呼吸功能。
四、智力、语言障碍
1.智力障碍:部分早产儿脑瘫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智力测试结果显示低于正常同龄儿水平。这是因为脑部损伤影响了大脑的认知功能发育,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方面。例如,患儿可能对周围环境的认知能力较差,学习新事物的速度缓慢等。智力障碍的程度与脑部损伤的部位和严重程度有关,严重的脑部损伤可能导致重度智力障碍。
2.语言障碍:表现为语言发育迟缓,如开始说话的时间晚于正常儿童,可能只能发出简单音节,不能说出完整的句子,或者存在构音障碍,说话不清等。语言中枢位于大脑特定区域,早产儿脑瘫患儿脑部病变可能累及语言中枢相关区域,影响语言的理解和表达功能。例如,有的患儿能够理解简单指令,但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需求。
五、癫痫发作
部分早产儿脑瘫患儿可能伴有癫痫发作。癫痫发作的形式多样,包括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局部性发作等。癫痫发作是由于脑部异常放电引起的,早产儿脑瘫患儿脑部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容易导致神经元的异常放电。癫痫发作会对患儿的脑部发育进一步造成损害,影响其神经功能的恢复和正常生活。
温馨提示
对于早产儿,尤其是有脑瘫高危因素(如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时窒息等)的早产儿,家长要密切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一旦发现患儿有上述疑似脑瘫的症状表现,应尽早带患儿到正规医院进行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头颅影像学检查(如头颅磁共振成像等)等,以便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早期干预包括康复训练等综合措施,有助于最大程度地促进患儿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同时,要给予患儿足够的关爱和照顾,为其创造良好的康复环境,注意营养的合理供应,保证患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