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青光眼
青光眼的诊断需从多方面进行排查,包括观察视力变化、视野缺损、眼部胀痛等症状表现,进行眼压测量判断眼压数值及异常意义,通过眼底检查关注视神经改变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情况,利用视野检查明确视野缺损的方法及在诊断中的作用,以及通过房角检查区分房角结构与类型并对青光眼分型具有意义,综合这些方面来辅助诊断青光眼。
一、症状表现排查
1.视力变化:青光眼患者可能出现视力逐渐下降的情况,这是因为眼压升高影响了视神经,导致视觉传导受到阻碍。例如,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视力可能无明显变化,但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视野缺损进而影响中心视力;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时,视力会突然明显下降,可在数小时内从1.0左右降至0.1甚至更低。不同年龄段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老花眼等视力问题,若出现视力不明原因进行性下降更需警惕青光眼。
2.视野缺损:视野是眼睛注视前方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青光眼患者会出现视野缺损。比如,早期可能表现为鼻侧视野缺损,随着病情发展,逐渐出现颞侧视野缩小,最终可能导致管状视野,即只能看到正前方很小范围的物体。不同性别在视野缺损的表现上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但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群视野缺损出现的风险相对较高,生活方式中长期处于高压状态、近距离用眼过度等人群也易出现视野相关异常。
3.眼部胀痛:部分青光眼患者会有眼部胀痛感,尤其是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时,眼压急剧升高会引起眼球胀痛,还可能伴有头痛,疼痛可放射至眼眶周围、太阳穴等部位。青少年患青光眼时眼部胀痛表现可能不如成年人典型,需特别注意观察其他伴随症状。
二、眼压测量
1.眼压数值标准:正常眼压范围一般在10-21mmHg之间。眼压测量是判断青光眼的重要指标之一,若眼压超过21mmHg,属于眼压升高。不同年龄段眼压正常范围略有差异,一般来说,老年人眼压可能相对偏低,但也应在正常范围内波动。通过眼压计测量眼压,包括非接触式眼压计和压平式眼压计等方法。非接触式眼压计相对简便,但可能受角膜厚度等因素影响;压平式眼压计测量结果相对准确。
2.眼压异常意义:眼压升高是青光眼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但并非所有眼压升高的人都会患青光眼,也有部分人眼压正常却患有青光眼,称为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所以,眼压测量只是辅助判断青光眼的一个方面,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三、眼底检查
1.视神经改变:通过眼底镜等检查观察视神经情况,青光眼患者视神经会出现杯盘比增大等改变。杯盘比是指视神经乳头的杯部与盘部的比值,正常杯盘比一般小于0.3,当杯盘比大于0.6或双眼杯盘比差值大于0.2时,需高度怀疑青光眼。不同年龄人群视神经的正常形态有一定差异,儿童视神经还在发育中,与成人有所不同。对于有青光眼家族史的儿童,更要密切关注视神经发育情况。
2.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检查:可以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技术检查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青光眼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会变薄。OCT检查能够较为精确地检测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厚度变化,早期青光眼就可能出现神经纤维层变薄的表现,这对于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四、视野检查
1.视野检查方法:常用的视野检查方法有静态视野检查、动态视野检查等。静态视野检查是在不同点上测定光敏感度,动态视野检查是记录不同方向等视线的光敏感度。通过视野检查可以明确视野缺损的范围和程度,对于青光眼的诊断、病情评估和治疗效果监测都非常重要。例如,Humphrey视野分析仪是常用的视野检查设备,能够提供较为详细准确的视野检查结果。
2.视野检查在青光眼诊断中的作用:视野缺损是青光眼典型的特征性改变之一,在青光眼早期可能就出现相对暗点等视野异常,随着病情进展,视野缺损逐渐扩大。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大量吸烟、酗酒的人,视野检查出现异常的风险可能增加,因为这些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影响眼部血液循环等,进而影响视野情况。
五、房角检查
1.房角结构与分类:房角是房水排出的重要通道,分为开角型和闭角型等不同类型。通过前房角镜检查可以观察房角的开放情况,开角型青光眼房角是开放的,而闭角型青光眼房角是关闭或部分关闭的。对于不同年龄人群,房角的正常结构也有一定差异,老年人房角可能有一定程度的退化,但仍应保持正常的开放或关闭状态。
2.房角检查对青光眼分型的意义:房角检查有助于区分青光眼的类型,开角型青光眼和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方案等有很大不同,通过房角检查明确分型后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例如,闭角型青光眼如果早期发现房角关闭情况,可能需要及时采取激光等治疗手段开放房角,而开角型青光眼主要通过药物、手术等降低眼压来控制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