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疼拉稀便血是怎么回事
肚子疼拉稀便血可能由肠道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道肿瘤(如结肠癌、直肠癌)、其他原因(如肠息肉、缺血性肠炎)引起,出现相关症状时要根据情况及时就诊,检查项目有粪便常规及潜血试验、血常规、结肠镜检查、腹部CT或MRI等,不同人群(儿童、老年人、女性)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儿童需密切观察表现,老年人要警惕相关疾病并告知既往病史,女性需区分肠道出血与月经血等。
一、可能的病因
(一)肠道感染性疾病
1.细菌性痢疾:由志贺菌感染引起,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夏季高发。患者多有不洁饮食史,除了肚子疼、拉稀便血外,还常伴有发热、里急后重(即排便不尽感)等症状。研究表明,志贺菌可侵袭结肠黏膜,引起炎症、溃疡,导致黏液脓血便。例如,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细菌性痢疾患者中约有一定比例会出现典型的肚子疼、拉稀便血表现。
2.阿米巴痢疾:由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所致,病变主要累及结肠,以右侧结肠为主。患者起病相对较缓,腹痛程度不一,腹泻次数较少,粪便多为暗红色果酱样,有特殊腥臭味,便血情况较为常见,镜检可发现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
(二)炎症性肠病
1.溃疡性结肠炎:多见于20-40岁人群,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免疫、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主要症状为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有腹痛,多为左下腹或下腹隐痛,还可出现腹胀、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大量临床研究显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肠道黏膜存在持续的炎症反应,导致黏膜糜烂、溃疡,从而引起便血等表现。
2.克罗恩病:可累及全消化道,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腹痛、腹泻、体重下降为主要表现,粪便多为糊状,一般无脓血,但病变累及肠道黏膜血管时可出现便血。腹痛多位于右下腹或脐周,呈间歇性发作。其发病机制与肠道免疫异常激活有关,肠道黏膜出现非干酪样肉芽肿等病理改变。
(三)肠道肿瘤
1.结肠癌: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发病与饮食、遗传等因素相关。患者早期可出现排便习惯改变,随后出现腹痛、便血,便血多为暗红色,与粪便混合,还可伴有贫血、消瘦等全身症状。流行病学数据表明,随着年龄增长,结肠癌的发病率逐渐升高,结肠镜检查及病理活检是确诊的重要手段。
2.直肠癌:发病年龄多在40岁左右,主要症状有便血,多为鲜红色或暗红色,附着于粪便表面,同时可伴有排便次数增多、里急后重、肛门坠胀感等。直肠指检是诊断直肠癌的简单有效方法,多数直肠癌可通过直肠指检触及肿块。
(四)其他原因
1.肠息肉:包括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等,多见于成年人。小的肠息肉一般无症状,较大的息肉可引起肠道刺激症状,如腹痛、腹泻,当息肉表面糜烂、溃疡时可出现便血,多为鲜红色,附着于粪便表面。
2.缺血性肠炎:多见于老年人,常因肠道血管狭窄、栓塞等导致肠道缺血。患者多有腹痛,随后出现腹泻、便血,便血可为鲜血或暗红色血便,腹痛程度与肠道缺血程度相关。
二、就医建议
(一)及时就诊的情况
当出现肚子疼拉稀便血时,如果便血量大、频繁,伴有头晕、乏力等贫血表现,或者腹痛剧烈难以忍受,应立即前往急诊就诊。对于儿童出现此类症状,由于儿童病情变化较快,更应尽快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二)就诊时的检查项目
1.粪便常规及潜血试验:可了解粪便中有无红细胞、白细胞、潜血等情况,有助于初步判断肠道是否存在出血、炎症等问题。
2.血常规:通过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等指标了解患者有无贫血及贫血的程度,对于便血导致的贫血有重要的评估价值。
3.结肠镜检查:是诊断肠道疾病的重要手段,能够直接观察肠道黏膜的病变情况,如有无溃疡、息肉、肿瘤等,并可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明确病变性质。对于40岁以上有便血等症状的人群,结肠镜检查是必要的筛查手段。
4.腹部CT或MRI:对于肠道肿瘤等病变,可了解肠道外的情况,如有无肿瘤转移等,有助于全面评估病情。
三、不同人群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出现肚子疼拉稀便血,可能与感染性肠炎、肠套叠等有关。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家长需密切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便血颜色及量等情况。如果是婴幼儿,还需注意有无呕吐、腹部包块等表现。儿童肠道较为娇嫩,在就医过程中要选择温和的检查及治疗方式,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
(二)老年人
老年人出现此类症状,要警惕结肠癌、缺血性肠炎等疾病。老年人多伴有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就诊时需告知医生既往病史,以便医生全面评估病情。同时,老年人肠道功能相对较弱,在检查及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加重肠道负担。
(三)女性
女性出现肚子疼拉稀便血,需考虑与妇科疾病有无关联吗?一般肠道疾病引起的便血与妇科疾病关系不大,但如果是月经期,需注意区分是肠道出血还是月经血。同时,某些肠道疾病的发生可能与女性的内分泌等因素有一定关系,但目前证据尚不充分,主要还是以肠道本身的病变诊断和治疗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