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与白内障的区别
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特征、病理性眼压增高为主要危险因素的疾病,不同类型发病机制有别,症状表现因类型而异,眼部检查包括眼压测量、眼底检查、视野检查等,治疗有药物、激光、手术等;白内障是晶状体退行性病变,症状主要是视力下降等,眼部检查有裂隙灯和视力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不同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女性、有病史人群各有其眼部疾病相关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眼球内的房水生成与排出失衡,导致眼压升高,进而压迫视神经,影响视神经的血液供应,逐步造成视神经损害。不同类型青光眼发病机制略有差异,如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由于周边虹膜堵塞房角,使房水排出受阻;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主要是小梁网功能异常导致房水外流阻力增加。
白内障:是晶状体透明度降低或颜色改变所导致的光学质量下降的退行性病变。晶状体由蛋白质组成,各种原因如年龄增长、氧化损伤、遗传、外伤、辐射等可引起晶状体蛋白质变性,导致晶状体混浊。随着年龄增加,白内障的发病风险逐渐升高,长期接触紫外线等环境因素也会增加白内障发生几率。
二、症状表现
青光眼:不同类型症状有别。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时,患者会出现眼痛、头痛、视力急剧下降,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眼压明显升高;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视野缺损,表现为看东西范围逐渐缩小;开角型青光眼在病变早期多数也无自觉症状,当视野缺损较明显时才被发现,表现为周边视野首先受损,然后逐渐向中心发展。
白内障:主要症状是视力逐渐下降,视力下降程度与晶状体混浊程度相关。患者可能感觉视物模糊、畏光,看物体颜色变得暗淡,还可能出现单眼复视或多视等情况。例如年龄相关性白内障,随着晶状体混浊加重,视力会逐步下降,从轻微影响视力到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视力。
三、眼部检查差异
青光眼:
眼压测量:是重要检查项目,眼压值高于正常范围(正常眼压一般为10~21mmHg)有助于青光眼诊断,但部分青光眼患者眼压可在正常范围,称为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眼底检查:可观察视神经情况,如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可见视神经盘杯凹扩大,随着病情进展杯凹进行性加深扩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后眼底可见视神经水肿等表现。
视野检查:是诊断青光眼及评估病情的关键检查,通过视野检查可发现青光眼特异性的视野缺损,如早期出现旁中心暗点、鼻侧阶梯等,随着病情发展视野缺损范围逐渐扩大。
白内障:
裂隙灯检查:可直接观察晶状体情况,能清晰看到晶状体混浊的部位、范围和程度,根据晶状体混浊的形态、位置等可初步判断白内障的类型,如皮质性白内障、核性白内障等。
视力检查:通过视力表检查可明确患者视力下降程度,帮助评估白内障对视力的影响程度。
四、治疗方法
青光眼:
药物治疗:使用降眼压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如噻吗洛尔滴眼液)可减少房水生成;碳酸酐酶抑制剂(如布林佐胺滴眼液)能抑制房水生成;拟胆碱能药物(如毛果芸香碱滴眼液)可缩瞳,开放房角。
激光治疗:如周边虹膜激光打孔术可用于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打通房水排出通道;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可用于开角型青光眼,改善小梁网功能,降低眼压。
手术治疗:根据不同类型青光眼选择不同手术方式,如闭角型青光眼可行小梁切除术,开角型青光眼可选用引流阀植入术等,通过手术重建房水流出途径,降低眼压。
白内障:
药物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能完全治愈白内障,但一些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白内障进展,如抗氧化损伤药物(如谷胱甘肽滴眼液)等,但药物治疗效果有限,主要还是以手术治疗为主。
手术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通过超声乳化仪将混浊的晶状体粉碎吸除,然后植入人工晶状体,恢复视力。手术时机一般选择在患者视力下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时进行,但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白内障,如先天性白内障,需尽早手术,避免影响视觉发育。
五、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先天性青光眼在儿童中可出现畏光、流泪、眼睑痉挛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失明,需尽早通过手术等方式降低眼压;先天性白内障如果在婴幼儿期发病,会严重影响视觉发育,导致弱视,应尽早手术摘除白内障,并进行屈光矫正和弱视训练。
老年人:老年人是青光眼和白内障的高发人群,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下降,青光眼患者需密切监测眼压,调整治疗方案;白内障患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术前需全面评估患者全身情况,如心肺功能等,术后要注意预防感染等并发症。
女性:在一些特殊时期,如孕期、更年期等,女性体内激素变化可能会对眼部产生一定影响,增加青光眼等眼部疾病的发病风险,需加强眼部健康监测;对于白内障手术,女性在围手术期要注意情绪调节,避免过度紧张影响手术效果。
有病史人群:有眼部外伤史、糖尿病史等人群,患青光眼和白内障的风险可能增加。有糖尿病史的患者,高血糖可影响晶状体代谢,加速白内障进展,同时也会增加青光眼的发病几率,这类人群要严格控制血糖,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青光眼及白内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