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是什么原因
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抗反流屏障结构与功能异常(如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降低、LES周围组织作用减弱)、食管清除作用降低(如食管蠕动异常、唾液分泌减少)、食管黏膜屏障功能降低(如上皮屏障功能受损、黏膜血液供应异常)、胃排空延迟(如胃蠕动功能障碍、幽门括约肌功能异常)以及其他因素(如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这些因素通过不同机制导致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发反流性食管炎。
一、抗反流屏障结构与功能异常
1.食管下括约肌(LES)压力降低:LES是食管末端约3-4cm长的环形肌束,正常情况下静息压为10-30mmHg,可防止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当LES压力降低时,如某些激素(如缩胆囊素、胰高血糖素等)影响,或存在食管裂孔疝时,LES被拉长、腹腔段食管缩短,导致其抗反流功能减弱,使胃内容物容易反流至食管引发反流性食管炎。例如,研究发现食管裂孔疝患者中约60%-70%合并反流性食管炎,就是因为食管裂孔疝破坏了正常的抗反流屏障结构,降低了LES压力。
2.LES周围组织作用减弱:LES周围的膈肌脚、膈食管韧带等结构对维持LES的正常位置和功能有重要作用。如果这些组织因先天性发育不良或后天因素(如肥胖导致腹腔内压力增高,对膈肌脚等结构产生压迫)而功能减弱,也会影响抗反流屏障,增加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风险。比如肥胖人群,由于腹腔内脂肪堆积,腹腔压力升高,对食管下括约肌周围结构产生影响,使得反流更容易发生。
二、食管清除作用降低
1.食管蠕动异常:正常情况下,食管蠕动可将反流至食管的胃内容物及时清除。当食管蠕动减弱时,如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等)影响食管的神经支配,导致食管蠕动功能障碍,就会使反流物在食管内停留时间延长,增加对食管黏膜的刺激时间,从而容易引发反流性食管炎。有研究表明,帕金森病患者发生反流性食管炎的概率高于正常人群,主要与食管蠕动功能减退有关。
2.唾液分泌减少:唾液含有碳酸氢盐等物质,具有中和胃酸、清除反流物、保护食管黏膜的作用。如果唾液分泌减少,如老年人因唾液腺功能退化,或一些药物(如抗胆碱能药物等)影响唾液分泌,就会使食管的清除能力下降,增加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风险。例如,长期服用抗胆碱能药物的患者,由于唾液分泌减少,食管对反流物的清除能力减弱,更容易发生反流性食管炎。
三、食管黏膜屏障功能降低
1.上皮屏障功能受损:食管黏膜表面的鳞状上皮层是重要的屏障,可防止胃酸等反流物的侵蚀。当长期大量吸烟、饮酒,或经常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时,会损伤食管黏膜的鳞状上皮,使上皮屏障功能降低,胃酸等反流物更容易穿透黏膜,导致反流性食管炎。研究发现,每天吸烟超过20支的人群,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不吸烟者,这与吸烟对食管黏膜上皮的损伤有关。
2.黏膜血液供应异常:食管黏膜的血液供应对于维持其正常的修复和防御功能至关重要。当存在某些血管病变(如动脉硬化等),或因手术等原因导致食管黏膜血液供应减少时,食管黏膜的屏障功能会受到影响,容易发生反流性食管炎。例如,患有动脉硬化的老年人,食管黏膜血液供应相对不足,对反流物的抵御能力下降,更易罹患反流性食管炎。
四、胃排空延迟
1.胃蠕动功能障碍:胃的正常蠕动可将胃内食物逐步排入十二指肠。如果胃蠕动功能障碍,如糖尿病患者因自主神经病变影响胃的神经支配,导致胃排空延迟,胃内食物潴留,胃内压力升高,就容易使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发反流性食管炎。有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中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较高,其中部分原因就是胃排空延迟导致胃内压力增加,促进了反流的发生。
2.幽门括约肌功能异常:幽门括约肌控制胃内容物向十二指肠的排出。当幽门括约肌功能异常时,如幽门痉挛或幽门管溃疡等,会导致胃排空减慢,胃内压升高,从而增加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风险。例如,患有幽门管溃疡的患者,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受到影响,胃排空延迟,容易出现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的情况。
五、其他因素
1.年龄因素:老年人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这与老年人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减退、食管蠕动功能减弱、唾液分泌减少以及食管黏膜屏障功能降低等多种因素有关。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抗反流的相关结构和功能都有所下降,使得老年人更容易发生反流性食管炎。
2.性别因素:一般来说,男性和女性在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率上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但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妊娠期间,女性由于激素水平变化、子宫增大导致腹内压升高,更容易发生反流性食管炎;而老年男性可能因前列腺增生等原因导致腹内压升高,也会增加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风险。
3.生活方式因素:长期高脂饮食会使胃排空延迟,增加胃内压力,促进反流;肥胖人群由于腹腔内脂肪堆积,腹内压升高,容易导致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降低,从而引发反流性食管炎;长期大量饮酒会损伤食管黏膜,降低食管黏膜屏障功能,同时还会影响胃的蠕动和排空;吸烟除了损伤食管黏膜外,还会影响食管下括约肌功能,这些生活方式因素都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密切相关。
4.病史因素:有食管裂孔疝病史的患者,由于食管裂孔疝破坏了正常的抗反流解剖结构,是反流性食管炎的高危人群;患有糖尿病、硬皮病等疾病的患者,因相关病变影响食管的神经支配、蠕动功能或黏膜血液供应等,容易并发反流性食管炎。例如硬皮病患者,其食管的平滑肌会发生纤维化,导致食管蠕动减弱,清除反流物的能力下降,进而引发反流性食管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