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鼻炎是缓慢发生的弥漫性、进行性鼻腔萎缩性病变,分原发性和继发性病因,有鼻塞、干燥感、鼻出血等临床表现,可通过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包括局部鼻腔冲洗、滴鼻及全身营养支持、改善环境等,儿童和老年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定义
萎缩性鼻炎是一种缓慢发生的弥漫性、进行性鼻腔萎缩性病变。其特征为鼻腔黏膜、骨膜和骨质发生萎缩,严重者伴有典型恶臭者,称臭鼻症。
二、病因
1.原发性病因
遗传因素:有研究表明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某些遗传基因的异常可能使个体更容易发生鼻腔黏膜的萎缩性改变,但具体的遗传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不同种族和家族中该病的发病率可能存在差异,这与不同的基因背景相关。
营养因素:缺乏维生素,如维生素A、B2、D、E等可能与该病的发生有关。维生素A对于维持上皮组织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缺乏时鼻腔黏膜的上皮组织会发生萎缩;维生素B2等参与细胞的代谢过程,缺乏会影响黏膜的正常代谢,进而可能导致萎缩性鼻炎的发生。在一些营养匮乏的地区,该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内分泌紊乱:雌激素水平降低可能与女性患者的发病相关。在青春期后的女性中,该病的发病率可能相对男性略高,这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关。雌激素对鼻腔黏膜的血管舒缩、腺体分泌等功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雌激素水平下降可能影响鼻腔黏膜的正常状态,导致萎缩性鼻炎的发生。
2.继发性病因
慢性鼻-鼻窦炎:长期患有慢性鼻-鼻窦炎,炎症的长期刺激会破坏鼻腔黏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黏膜逐渐萎缩。例如,慢性化脓性鼻窦炎时,脓性分泌物长期刺激鼻腔黏膜,引起黏膜的反复炎症反应,进而导致黏膜的萎缩性改变。炎症过程中释放的多种炎症介质会损伤黏膜组织,影响其正常的修复和代谢。
鼻腔手术:鼻腔手术如鼻甲切除过多等手术操作,可能破坏鼻腔的正常结构和生理功能,导致鼻腔黏膜萎缩。如果手术中过度切除鼻甲,会影响鼻腔的通气和黏膜的正常血液循环,使黏膜失去正常的营养供应和气体交换环境,从而逐渐发生萎缩。
特殊感染:如结核、梅毒、麻风等特殊病原体感染鼻腔,可破坏鼻腔黏膜和骨质,导致萎缩性改变。结核杆菌感染鼻腔后,会引起局部的慢性炎症反应,不断破坏黏膜组织,随着病情的进展,黏膜逐渐萎缩,骨质也会受到破坏。
三、临床表现
1.鼻塞:鼻腔内有大量脓痂阻塞,可引起鼻塞,或因鼻黏膜感觉神经萎缩、感觉迟钝而误认鼻塞。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呼吸不畅、张口呼吸等,长期的张口呼吸可能影响面部的正常发育,导致上颌骨发育不良等情况。
2.鼻及鼻咽部干燥感:由于鼻黏膜的腺体萎缩,分泌减少,患者常感到鼻及鼻咽部干燥。在干燥的环境中,这种症状可能会加重,老年患者由于自身的生理特点,腺体分泌功能本来就相对较弱,更容易出现鼻及鼻咽部干燥的情况。
3.鼻出血:鼻黏膜萎缩变薄、干燥,或挖鼻和用力擤鼻损伤毛细血管,可引起鼻出血。女性患者在月经前后可能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鼻黏膜的脆性增加,更容易发生鼻出血。
4.嗅觉减退或丧失:嗅区黏膜萎缩或脓痂阻塞,可导致嗅觉减退或丧失。儿童患者如果长期嗅觉减退,可能会影响其对周围环境气味的感知,进而影响其食欲等生活质量。
5.头痛、头昏:前颅窝或后组筛窦炎引起者多为枕部头痛,由于鼻腔通气过度,鼻黏膜受大量冷空气刺激,或因脓痂压迫鼻黏膜所致。老年患者由于身体的调节功能下降,对头痛、头昏等不适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弱,需要更加关注和及时处理。
6.恶臭:严重者呼气时有特殊的恶臭,是由于臭鼻杆菌等细菌在脓痂下繁殖生长,分解脓痂中的蛋白质,产生恶臭气味。这种恶臭可能会对患者的社交生活产生一定影响,患者可能会因此感到自卑等心理问题。
四、诊断
1.症状与体征:根据患者的鼻塞、鼻干燥、鼻出血、嗅觉减退等症状,以及检查时发现鼻腔内有大量黄绿色脓痂,鼻黏膜萎缩变薄,甚至鼻甲萎缩等体征,可初步怀疑为萎缩性鼻炎。儿童患者在检查时需要更加轻柔,避免引起患儿的不适和损伤。
2.影像学检查:鼻窦CT等影像学检查可了解鼻腔和鼻窦的结构情况,排除其他鼻腔、鼻窦病变。例如,通过CT可以观察到鼻腔是否有骨质的破坏等情况,有助于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
五、治疗
1.局部治疗
鼻腔冲洗:用温热的生理盐水或高锰酸钾溶液等进行鼻腔冲洗,可清除鼻腔内的脓痂,改善鼻腔通气。儿童患者进行鼻腔冲洗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冲洗器具和冲洗液浓度,避免因冲洗不当导致耳部不适等并发症。
滴鼻剂:可使用复方薄荷脑滴鼻液等,润滑黏膜、促进黏膜血液循环和软化脓痂。但要注意合理使用,避免长期使用导致药物性鼻炎等不良反应。
2.全身治疗
营养支持:补充维生素,如维生素A、B2、C、E等,可能对改善病情有一定帮助。根据患者的年龄和营养状况,合理调整维生素的补充剂量,儿童患者需要按照儿童的营养需求进行补充。
改善环境:加强个人防护,改善生活和工作环境,如增加室内湿度等。对于生活在干燥、污染环境中的人群,更要注意改善环境因素对鼻腔的影响。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萎缩性鼻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避免过度使用可能损伤鼻腔黏膜的药物或操作。鼻腔冲洗时要选择儿童专用的温和冲洗方式和器具,避免因冲洗不当导致耳部感染等问题。同时,要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因为长期的鼻腔通气不畅可能影响面部发育,如出现上颌骨发育不良等,需要定期进行随访和评估。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可能与年轻人不同。在使用局部滴鼻剂等药物时,要密切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如药物性鼻炎等。同时,老年患者的营养状况可能相对较差,需要更加注重营养支持治疗,保证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摄入,以促进鼻腔黏膜的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