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急性胰腺炎知识
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致胰酶激活引起胰腺自身消化等的炎症反应,临床有相应特点。病因包括胆道疾病、饮酒、暴饮暴食等。临床表现有腹痛等多种表现。诊断依靠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分轻症和重症,轻症禁食等,重症有内科和外科治疗。预后因轻重而异,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有各自注意事项。
急性胰腺炎的病因
胆道疾病:胆石症及胆道感染等是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因。在我国,约50%的急性胰腺炎由胆道疾病引起。由于胆总管与胰管有共同的开口,胆道结石等病变可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导致胆汁反流进入胰管,激活胰酶,引发胰腺炎。
饮酒:酒精可刺激胰腺分泌大量的胰液,还可引起十二指肠乳头水肿和Oddi括约肌痉挛,导致胰液排出受阻,胰管内压增高,促使胰腺腺泡破裂,胰酶释放引发胰腺炎。长期饮酒者容易发生慢性胰腺炎,在此基础上再饮酒,可诱发急性发作。
暴饮暴食:短时间内大量进食,尤其是进食高脂、高蛋白食物,会使胰液分泌显著增加,同时刺激Oddi括约肌痉挛,胰液排出障碍,容易引发急性胰腺炎。
胰管阻塞:胰管结石、蛔虫、狭窄、肿瘤等可引起胰管阻塞,胰液排出受阻,当胰液分泌旺盛时,胰管内压力增高,导致胰腺腺泡破裂,胰酶溢出激活,引发胰腺炎。
内分泌与代谢障碍:高钙血症可通过胰管钙化、促进胰酶分泌等机制引发胰腺炎;高脂血症可通过胰腺毛细血管内微血栓形成、胰液内脂质沉着等引发胰腺炎;妊娠、糖尿病昏迷、尿毒症等也可能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有关。
感染:某些病毒感染如急性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可合并急性胰腺炎,一般病情较轻,随感染痊愈而自行消退。
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
腹痛:为本病的主要表现和首发症状,突然起病,程度轻重不一,可为钝痛、刀割样痛、钻痛或绞痛,呈持续性,可有阵发性加剧,不能为一般胃肠解痉药缓解,进食可加剧。疼痛部位多在中上腹,可向腰背部呈带状放射,取弯腰抱膝位可减轻疼痛。
恶心、呕吐及腹胀:多在起病后出现,呕吐常频繁而剧烈,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重者可混有胆汁,甚至血性物。呕吐后腹痛并不减轻。同时伴有腹胀,甚至出现麻痹性肠梗阻。
发热:多数患者有中度以上发热,一般持续3-5天。若发热持续1周以上并伴有白细胞升高,应考虑有胰腺脓肿或胆道感染等并发症可能。
低血压或休克:重症胰腺炎常发生低血压或休克,患者表现为烦躁不安、皮肤苍白、湿冷等;若有胰腺坏死出血,血容量进一步丧失,可导致休克。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多有轻重不等的脱水,呕吐频繁者可有代谢性碱中毒。重症胰腺炎多有代谢性酸中毒,并伴有血钾、血镁、血钙降低。
急性胰腺炎的诊断
实验室检查
血清淀粉酶:发病后2-12小时开始升高,24小时达高峰,48小时开始下降,持续3-5天。血清淀粉酶超过正常值3倍可确诊为本病。但淀粉酶的高低不一定反映病情轻重,出血坏死型胰腺炎血清淀粉酶值可正常或低于正常。
血清脂肪酶:于发病后24-72小时开始升高,持续7-10天,对病后就诊较晚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有诊断价值,且特异性也较高。
C反应蛋白(CRP):CRP是组织损伤和炎症的非特异性标志物。在胰腺坏死时,CRP明显升高。
影像学检查
腹部B超: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发现胰腺肿大和胰周液体积聚,还可检查胆道有无结石、扩张等,但受肠气干扰,对胰腺形态观察可能受限。
增强CT扫描:是诊断胰腺坏死的最佳方法,不仅能诊断急性胰腺炎,还能区分水肿型和坏死型胰腺炎,并对鉴别其他急腹症如消化性溃疡穿孔等有重要价值。
急性胰腺炎的治疗
轻症急性胰腺炎
禁食、胃肠减压:目的是减少胰液分泌,减轻腹胀。
补液、防治休克:迅速补充液体及电解质,维持有效血容量。重症患者应注意监测中心静脉压、尿量等,根据情况补充胶体液(如血浆等)。
止痛:腹痛剧烈者可给予哌替啶等止痛,但禁用吗啡,因为吗啡可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加重疼痛。
抑制胰腺分泌:可选用抑酸剂(如H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减少胃酸分泌,进而减少胰液分泌;还可应用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如奥曲肽),能抑制胰液分泌,对减轻腹痛、减少局部并发症有一定疗效。
内科治疗
监护: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腹部体征、电解质等。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持血容量:积极补充液体及电解质,维持循环稳定,防治休克。
营养支持:早期一般采用全胃肠外营养(TPN);若胃肠功能恢复,可早期进行肠内营养(EN),以维持肠道黏膜屏障,防止肠道细菌移位。
抗感染:重症胰腺炎患者易发生感染,可经验性选用针对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的抗生素,如碳青霉烯类等。
抑制胰液分泌:可继续使用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等抑制胰液分泌。
外科治疗:对于出现胰腺坏死、胰腺脓肿、胰腺假性囊肿等并发症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急性胰腺炎的预后
轻症急性胰腺炎: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经及时治疗后多在1-2周内恢复。
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凶险,病死率较高,可达30%-60%。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年龄大、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低血压、低白蛋白、低氧血症、高淀粉酶血症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等。
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急性胰腺炎较少见,多与胆道蛔虫、病毒感染、外伤等有关。儿童患者在治疗时需特别注意液体平衡和营养支持,由于儿童器官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用药需谨慎,应根据体重等调整药物剂量,且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因为儿童病情变化可能较为迅速。
老年人:老年人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可能与胆石症、动脉硬化、酗酒等有关。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等,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各基础疾病的相互影响,同时由于老年人对疼痛的敏感性可能降低,临床表现可不典型,容易延误诊断,治疗时要更加注重综合评估和多学科协作。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急性胰腺炎较为罕见,但病情往往较重。治疗时要权衡母婴安全,在使用药物时需谨慎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禁食、胃肠减压等治疗措施的实施要充分考虑妊娠阶段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必要时可能需要早期终止妊娠以挽救孕妇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