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套叠的原因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饮食改变、病毒感染、回盲部解剖因素、肠痉挛及蠕动异常、遗传因素等有关。
1.饮食改变
婴儿4-10个月时开始添加辅食,肠道需适应新食物,消化负担加重,蠕动规律被打乱,易引发肠套叠。
2.病毒感染
肠道受到腺病毒、轮状病毒等感染后,可引起肠道淋巴结肿大,压迫肠管,同时病毒还会影响肠道蠕动节律,导致肠套叠发生。
3.回盲部解剖因素
婴儿回盲部淋巴组织丰富,受到炎症刺激后易出现肿胀,且该部位肠管固定性差,在肠道蠕动异常时,回肠易套入盲肠和结肠内。
4.肠痉挛及蠕动异常
当小儿出现腹泻、便秘等情况时,肠道可发生痉挛,使肠蠕动失去正常节律,近端肠管强力蠕动将肠管推入远端,形成肠套叠。
5.遗传因素
部分患儿有家族史,提示遗传可能在肠套叠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