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口-口传播(共用餐具、接吻)、粪-口传播(水源污染、不良卫生习惯)以及年龄、生活方式、基础病史等因素感染人体,儿童因免疫系统不完善等相对易感染,生活不规律等会降低免疫力增加感染风险,胃肠道基础疾病患者因黏膜损伤易定植感染且可能加重病情。
口-口传播:
共用餐具:在家庭中,如果有成员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使用共同的餐具进食,幽门螺杆菌可能会通过唾液污染餐具,健康人使用被污染的餐具后就有可能被感染。例如,在一些多人聚餐的场合,若其中有人携带幽门螺杆菌,其他人通过共用餐具就增加了感染风险。
接吻:幽门螺杆菌可在唾液中存活,与感染者接吻时,口腔直接接触,容易导致幽门螺杆菌的传播。
粪-口传播:
水源污染:被幽门螺杆菌污染的水源如果被人饮用,就可能引起感染。在一些卫生条件较差、水源没有得到有效净化的地区,这种传播途径较为常见。
不良卫生习惯:如不注意手卫生,便后不洗手就接触食物等,可能会使含有幽门螺杆菌的粪便污染食物,进而进入人体导致感染。
其他因素:
年龄: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且生活中可能存在与感染者密切接触的情况,如与家人共用餐具等,相对更容易感染幽门螺杆菌。而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免疫力有一定变化,但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各年龄段均可发生。
生活方式:生活不规律、长期精神压力大等可能会影响人体的免疫力,使人体对幽门螺杆菌的抵抗力下降,增加感染风险。例如,长期熬夜的人,身体的免疫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更容易感染幽门螺杆菌。
基础病史:患有一些胃肠道基础疾病的患者,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患者,其胃肠道黏膜存在一定损伤,幽门螺杆菌更容易定植和感染。同时,这些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