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破裂是怎么回事
黄体破裂是妇科常见急腹症,好发于14-30岁年轻女性,分自发性和外力性破裂;临床表现为下腹疼痛可蔓延全腹、伴恶心呕吐等,严重可致失血性休克,有腹部及妇科检查体征;诊断靠超声、血常规、后穹窿穿刺;治疗分保守(卧床等对症)和手术(出血多严重时);不同人群注意事项不同,年轻女性避剧烈运动及时就医,有妇科基础病者除避诱因还积极治基础病定期检,妊娠期女性发生时情况复杂需谨慎评估处理。
黄体破裂的临床表现
症状表现:患者多有下腹疼痛,开始时疼痛较局限,随着病情发展可蔓延至全腹,部分患者还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严重时可出现失血性休克,表现为头晕、心慌、面色苍白等。
体征表现:腹部有压痛、反跳痛,妇科检查时可发现宫颈举痛、附件区有压痛等。
黄体破裂的诊断方法
超声检查:经阴道超声检查对黄体破裂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可发现附件区包块及盆腔积液等情况。
血常规检查:通过血红蛋白等指标判断患者是否有贫血及贫血的程度,有助于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后穹窿穿刺:若穿刺抽出不凝血,对诊断黄体破裂有重要意义。
黄体破裂的治疗方式
保守治疗:适用于症状较轻、出血不多的患者。患者需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腹痛等情况,同时给予止血等对症支持治疗。
手术治疗:对于出血较多、病情较严重的患者,需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如黄体破裂修补术等。
不同人群黄体破裂的注意事项
年轻女性: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等可能诱发黄体破裂的行为,一旦出现下腹疼痛等不适,要及时就医。
有妇科基础疾病的女性:本身患有盆腔炎等妇科疾病的女性,黄体破裂的风险相对较高,除了注意避免上述诱发因素外,还需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定期进行妇科检查。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出现黄体破裂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情况可能较为复杂,需要更加谨慎地评估和处理,因为不仅要考虑黄体破裂本身对孕妇的影响,还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