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性贫血怎么治疗
新生儿溶血相关治疗包括换血疗法(换出部分血液去抗体和胆红素,考虑患儿多因素)、光照疗法(让未结合胆红素分解排出,关注皮肤等情况)、药物治疗(丙种球蛋白封闭受体,考虑免疫等因素)、纠正贫血(轻、重度处理不同,早产儿更需精准)、病因治疗(ABO不合多数预后好,Rh不合更严重需积极处理)。
一、换血疗法
1.原理:通过换出部分血液,去除致溶血的抗体和胆红素,纠正贫血。适用于严重溶血、血清胆红素水平急剧上升等情况。例如,当新生儿血清胆红素达到一定水平(如足月儿>342μmol/L,早产儿>257μmol/L)且有继续上升趋势时,可考虑换血疗法。
2.考虑因素:需综合患儿年龄、体重、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对于早产儿,因其各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善,换血时需更谨慎评估风险与收益。
二、光照疗法
1.原理:让未结合胆红素经光氧化分解为水溶性产物,从胆汁和尿液排出。一般采用蓝光照射,患儿需裸露皮肤,用黑布遮盖双眼和会阴部。
2.考虑因素:要关注患儿皮肤状况,避免光照导致皮肤损伤。同时根据患儿日龄、体重等调整光照强度和时间。对于低体重早产儿,需密切监测体温等指标,因为光照可能影响其体温调节。
三、药物治疗
1.丙种球蛋白:可封闭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Fc受体,减少红细胞破坏。适用于免疫性溶血等情况。
2.考虑因素:使用时需考虑患儿的免疫状态、感染风险等。对于有感染倾向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新生儿,使用丙种球蛋白要权衡利弊。
四、纠正贫血
1.轻度贫血:若血红蛋白下降不严重,可密切观察,通过加强喂养等支持措施,部分患儿可自行恢复。
2.重度贫血:当血红蛋白低于一定程度(如足月儿<90g/L,早产儿<70-90g/L)时,需考虑输注红细胞,但要注意输注速度和量,避免加重心脏负担等。对于早产儿,由于其自身造血功能相对不完善,输注红细胞时更要精准评估。
五、病因治疗
1.ABO血型不合溶血:如果是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多数预后良好,但仍需根据病情进行上述相应治疗。
2.Rh血型不合溶血:Rh血型不合溶血相对更严重,需更积极处理,如换血等治疗措施要及时实施,同时密切监测各项指标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