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皮疹愈合后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疼痛,是其常见并发症,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发病与年龄、病史等因素相关,有特定疼痛性质和持续时间,诊断依据病史、临床表现等,健康人群可通过健康生活方式预防,患者需尽早规范抗病毒治疗等。
发病机制相关因素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机体的免疫功能逐渐下降,老年人患带状疱疹后发生PHN的风险明显高于年轻人。例如,流行病学研究发现,50岁以上人群发生PHN的概率显著高于50岁以下人群,这与老年人神经修复能力较弱、病毒对神经的损伤更难恢复等因素有关。
病史因素:有严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恶性肿瘤等)的患者,本身机体状况差,抗病毒能力弱,发生带状疱疹后更容易发展为PHN。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影响神经的营养供应和代谢,使得神经对疼痛的敏感性增加,且修复能力下降,从而增加PHN的发生风险。
临床表现特点
疼痛性质:通常表现为持续性的刺痛、灼痛、跳痛等,疼痛程度较为剧烈,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疼痛可在身体的一侧分布,沿神经走行区域,如胸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常沿肋间神经分布,头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沿三叉神经分布等。
持续时间:病程较长,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给患者带来长期的痛苦。
诊断要点
病史:有带状疱疹病史,皮疹愈合后仍有持续的疼痛,疼痛时间超过1个月。
临床表现:根据疼痛的部位、性质等临床表现进行初步判断。
辅助检查:一般不需要特殊的实验室检查,但有时为了排除其他疾病可能会进行一些常规检查,如血常规等,以辅助诊断。
预防及注意事项
对于健康人群: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有助于维持良好的免疫功能,降低患带状疱疹的风险,从而间接预防PHN。例如,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可增强机体免疫力。
对于带状疱疹患者:应尽早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以缩短病程、减轻病毒对神经的损伤,降低PHN的发生风险。在患病期间,要注意休息,保持皮疹部位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皮疹,防止继发感染。对于老年患者或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更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及时就医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