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息肉有多种症状,便血表现为无痛性、血液附粪便表面且鲜红,出血量少但长期可致贫血;息肉较大时排便或腹压增加可脱出,年龄大、女性妊娠易出现;有肠道刺激症状如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长期不良生活方式者易出现;长期慢性便血可致贫血,出现面色苍白等症状,息肉脱出不能回纳会嵌顿致坏死感染等,老年、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者及女性妊娠期、产后易发生嵌顿。
表现:通常是无痛性便血,血液多附着在粪便表面,颜色鲜红。这是因为息肉表面的黏膜容易受粪便摩擦而破损出血。例如,研究发现,大部分肛门息肉患者会出现这种便血情况,出血量一般较少,但长期慢性失血可能会导致贫血等问题。不同年龄、性别患者便血表现可能无明显差异,但儿童患者若出现长期便血需格外重视,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对于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便秘、久坐等)的人群,更易因粪便刺激息肉导致便血。
息肉脱出
表现:较小的息肉一般不易脱出肛门外,当息肉较大时,可在排便时脱出肛门,便后可自行回纳或需用手推回。部分患者在行走、咳嗽等腹压增加时也可能脱出。年龄较大的患者由于肛门括约肌功能可能有所减退,更易出现息肉脱出情况;女性妊娠期间腹压增加,也可能增加息肉脱出的风险。
肠道刺激症状
表现:患者可能出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肠道刺激症状。这是因为息肉刺激肠道黏膜,导致肠道功能紊乱。比如,有些患者会感觉腹部隐隐作痛,排便次数增多且伴有腹泻,总有排便未尽的感觉(里急后重)。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如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等)的人群,肠道功能本就相对较弱,更容易出现肠道刺激症状。儿童患者若出现肠道刺激症状,可能影响其日常活动和营养吸收。
其他症状
贫血:长期慢性便血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贫血相关症状,如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这是由于长期失血导致血红蛋白降低,影响全身各器官的氧供。不同年龄人群贫血表现有所不同,儿童可能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精神萎靡;老年人可能因贫血加重心脑血管负担,引发心悸、胸闷等症状。
脱垂嵌顿:如果息肉脱出后不能及时回纳,可能会发生嵌顿,导致息肉坏死、感染,出现剧烈疼痛、肛门肿胀等症状。这种情况在老年患者或伴有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的人群中更易发生,因为他们回纳息肉的能力相对较弱。女性在妊娠期或产后,由于身体的特殊生理变化,也可能增加息肉嵌顿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