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的症状有哪些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有贫血相关表现如面色苍白、乏力;溶血相关表现如黄疸、血红蛋白尿;还有原发病相关表现,包括血栓形成相关表现及基础疾病表现,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差异,原发病不同具体表现也不同且影响病情预后
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的常见症状
(一)贫血相关表现
1.面色苍白:由于红细胞破坏过多,导致血红蛋白减少,携氧能力下降,全身组织器官供氧不足,常见于各年龄段患者,儿童可能表现为口唇、甲床等部位苍白,成人也会出现面色萎黄等情况,这是因为贫血使得血液循环中红细胞数量不足,无法有效为机体输送氧气,从而引起皮肤黏膜缺氧表现。
2.乏力:患者会感觉全身疲倦、没有力气,无论年龄大小都可能出现此症状,生活方式上可能表现为活动耐力下降,原本能轻松完成的活动现在会感到吃力,这是因为机体各组织器官缺氧,代谢功能受到影响,能量产生不足所致。
(二)溶血相关表现
1.黄疸:多见于皮肤、巩膜黄染,新生儿由于肝脏代谢功能相对不完善,发生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时黄疸可能更为明显且进展较快,成人也可出现黄疸,这是因为红细胞破坏后释放出大量胆红素,超过了肝脏的处理能力,胆红素在体内积聚,沉积在皮肤和巩膜等组织中引起黄染。
2.血红蛋白尿:尿液呈酱油色或浓茶色,这是血管内溶血的特征性表现之一,当红细胞在血管内大量破坏时,血红蛋白释放进入血浆,超过结合珠蛋白结合能力后,游离血红蛋白从尿液中排出,不同年龄患者均可能出现,若儿童出现此情况需高度重视,及时就医排查病因。
(三)原发病相关表现
1.血栓形成相关表现: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所差异,例如成人可能出现肢体缺血、疼痛、感觉异常等,若发生在脑血管可能出现头痛、头晕、偏瘫等症状;儿童若存在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继发于某些血栓性疾病,可能出现相应器官受累的表现,如肠系膜血管血栓形成时可能出现腹痛、呕吐等,这是因为微血管内形成血栓,导致相应组织器官缺血、缺氧,进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原发病不同具体表现也会不同。
2.基础疾病表现:如果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是继发于其他基础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等,还会伴有基础疾病的相关表现,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可能有发热、关节痛等表现,恶性肿瘤患者可能有消瘦、肿块等表现,这些基础疾病的表现会因疾病本身的不同而各异,且会影响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的病情和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