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囊炎有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非手术包括饮食调整(避免高脂高胆固醇、清淡规律、多吃膳食纤维)和药物治疗(用利胆药,遵医嘱);手术适用于频繁发作腹痛保守无效、胆囊萎缩、合并大结石等情况,特殊人群需评估风险后决定。
一、慢性胆囊炎的症状
1.腹痛:多发生于右上腹或上腹部,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胀痛、钝痛甚至绞痛,疼痛可向右肩部或背部放射,常在进食油腻食物后发作或加重,部分患者可在夜间发作。这是因为胆囊受到刺激后收缩,胆汁排出不畅,引起胆囊内压力升高导致疼痛,不同患者因个体差异疼痛表现有所不同,年龄较大者可能对疼痛的感知和表述与年轻人有别,生活方式中高脂饮食等可能诱发疼痛发作。
2.消化不良:患者可出现嗳气、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这是由于胆囊功能受损,影响了胆汁的正常排泄和对脂肪的消化功能,年龄较小的人群若存在不良生活方式也可能出现类似消化不良表现,而有基础病史如胃肠道疾病的患者可能会加重消化不良的程度。
3.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低热,若合并胆管炎等情况可能出现寒战、高热等症状,还有些患者会有厌油腻食物等表现,不同性别患者在症状表现上总体差异不大,但激素水平等因素可能对症状的轻微程度有一定影响,病史较长者症状可能更趋于慢性化。
二、慢性胆囊炎的治疗
1.非手术治疗
饮食调整:患者应避免高脂、高胆固醇食物,如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保持饮食清淡、规律,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这是因为高脂饮食会刺激胆囊收缩,加重胆囊负担,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都需要遵循此饮食原则,儿童要注意合理搭配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同时避免高脂食物摄入,老年人则要根据自身消化功能适当调整饮食结构。
药物治疗:可使用利胆药物,如熊去氧胆酸等,此类药物可以促进胆汁分泌,一定程度上改善胆囊的排空功能,从而缓解症状,但药物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同年龄段患者使用药物时要考虑药物的安全性和适用性,比如儿童一般不首选此类药物进行利胆治疗。
2.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当患者出现频繁发作的腹痛,经保守治疗无效;胆囊萎缩;合并胆囊结石且结石较大等情况时,通常考虑手术治疗,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适用于大多数符合指征的患者,但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等患者,需要综合评估手术风险后谨慎决定是否手术,孕妇手术需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等多方面因素,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要在术前将病情控制在相对稳定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