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疼便血咋回事
肚子疼便血可能由肠道炎症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道肿瘤(如结肠癌、直肠癌)、肠道血管性疾病(如缺血性肠炎、肠道血管畸形)及其他原因(如肛裂、痔疮)引起,出现该症状应及时就医做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治疗,特殊人群需谨慎评估或遵医嘱处理。
一、肠道炎症性疾病
1.溃疡性结肠炎:多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常伴有腹痛,疼痛性质多为左下腹或下腹隐痛,可累及全结肠时则呈持续性腹痛。其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反应异常有关,遗传因素也在其中起一定作用,环境因素如肠道微生物失衡等可能诱发。好发于任何年龄,但以20-40岁多见,女性与男性发病无明显差异,长期患病者有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
2.克罗恩病:也可出现腹痛、便血,腹痛多位于右下腹或脐周,呈间歇性发作,粪便多为糊状,可有血便。病变可累及胃肠道全层,呈节段性分布,病因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免疫及环境因素有关,任何年龄均可发病,青壮年多见,男性略多于女性。
二、肠道肿瘤
1.结肠癌:多见于中老年人,发病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早期可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与便秘交替,腹痛,多为隐痛或胀痛,逐渐加重,粪便中带血或黏液。肿瘤生长导致肠腔狭窄时,可出现肠梗阻症状。
2.直肠癌:发病年龄多在40岁左右,男女发病率相近。主要症状有便血,多为暗红色血便,伴有黏液,便意频繁,排便习惯改变,肛门坠胀感,晚期可出现下腹痛等。
三、肠道血管性疾病
1.缺血性肠炎:多见于老年人,常有心血管疾病史,如冠心病、心房颤动等。由于肠道血液供应不足导致肠黏膜损伤,可出现腹痛,多为突发的左下腹或中腹部绞痛,随后出现便血,便血可为鲜血、暗红血便等。
2.肠道血管畸形: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血管发育异常有关,表现为间断性便血,可伴有腹痛,出血量可多可少。
四、其他原因
1.肛裂:多见于长期便秘者,排便时肛门疼痛剧烈,便后有少量鲜血滴出,疼痛呈周期性,与排便相关。
2.痔疮:尤其是内痔,常见症状为便血,多为便后滴血或喷射状出血,一般无腹痛,但若发生血栓性外痔或嵌顿痔时可出现疼痛。好发于成年人,长期久坐、便秘等生活方式可增加发病风险,男性与女性发病率无明显差异,但妊娠女性由于盆腔压力增加易患痔疮。
当出现肚子疼便血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如粪便常规及潜血试验、结肠镜检查、肛门指诊等,以明确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有基础疾病的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有心血管疾病史发生缺血性肠炎时需更谨慎评估病情,妊娠女性患痔疮时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