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脱垂有不同阶段症状及不同人群特殊表现,早期有排便时肿物脱出、肛门坠胀感;进展期出现肿物脱出不能自行回缩、排便失禁、局部疼痛;儿童直肠脱垂多见于2-5岁男孩,多为黏膜脱垂,与盆底肌肉发育不完善等有关;老年直肠脱垂多为完全性脱垂,与盆底组织退变等有关,且症状相对较重、恢复慢易有并发症。
一、早期症状
排便时有肿物脱出:早期直肠脱垂在排便时可见直肠黏膜自肛门脱出,初发时肿物较小,排便后可自行回缩至肛门内。例如,儿童患者在排便时可能会发现肛门有粉红色、表面光滑的肿物脱出,便后多能自行还纳。这是因为直肠黏膜下层与肌层松弛,排便时腹压增加导致黏膜脱出。
肛门坠胀感:患者可感觉肛门部有坠胀不适,尤其是在排便后这种坠胀感可能更为明显。这是由于脱垂的组织刺激肛门周围神经,以及直肠排空不畅等因素引起。对于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肛门括约肌功能减弱,更容易出现这种坠胀感。
二、进展期症状
肿物脱出后不能自行回缩:随着病情进展,肿物脱出后需用手推回或卧床休息后才能回缩。此时脱出的肿物可能逐渐增大,可为直肠全层脱出,外观呈环状或螺旋状。比如一些病程较长的患者,在行走、咳嗽、用力等腹压增加时,直肠就会脱出,且难以自行回纳。这是因为直肠周围支持组织进一步松弛,脱垂程度加重。
排便失禁:部分患者可出现排便失禁现象,表现为有黏液从肛门流出,污染内裤。这是由于直肠脱垂导致肛门括约肌功能紊乱,不能正常控制排便。老年人由于本身肛门括约肌功能可能已有所减退,再加上直肠脱垂的影响,更容易出现排便失禁问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局部疼痛:当脱垂的直肠黏膜发生嵌顿、绞窄时,患者会出现局部剧烈疼痛。例如,脱出的直肠黏膜缺血、水肿,甚至发生坏死,就会引起肛门部的剧烈疼痛,患者坐立不安。这种情况在一些急性发作的直肠脱垂患者中较为常见,需要及时处理。
三、不同人群的特殊表现
儿童直肠脱垂:多见于2-5岁儿童,男孩发病率高于女孩。除了上述排便时肿物脱出等表现外,儿童患者的脱垂多为黏膜脱垂,脱出物呈淡红色,表面为黏膜,有放射状沟纹。儿童直肠脱垂往往与盆底肌肉发育不完善、排便习惯不良等因素有关,比如长期便秘、腹泻等。而且儿童患者一般在排便后可自行还纳,随着年龄增长,部分可自愈,但也有部分会持续不愈。
老年直肠脱垂:老年人直肠脱垂多为完全性脱垂,即直肠全层脱出。这与老年人盆底肌肉、韧带等组织退变,肛门括约肌松弛,腹压增高等因素密切相关。老年人可能同时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前列腺增生等,这些疾病可导致长期咳嗽、排尿困难,进而增加腹压,促进直肠脱垂的发生和发展。老年患者出现直肠脱垂后,症状往往相对较重,且恢复较慢,更容易出现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