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是什么
脑卒中是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因脑部血管狭窄或闭塞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中老年人等易患,症状轻重不一;出血性脑卒中由脑部血管破裂出血引起,高血压等为常见原因,起病急,有头痛、呕吐等症状,该病致残致死率高,怀疑发生应尽快送医救治。
一、缺血性脑卒中
1.发病机制
主要是脑部血管发生狭窄或闭塞,导致局部脑组织血液供应不足而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常见的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壁上形成斑块,使血管腔逐渐狭窄,最终可能完全堵塞;也可能是血液中的栓子(如心脏内的附壁血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的碎片等)随血流移动,堵塞脑部血管。
从年龄因素来看,中老年人尤其是50-65岁以上的人群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概率较高,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内膜受损等,更容易出现血管狭窄或阻塞。男性相对女性可能在某些生活方式因素影响下,如吸烟、酗酒等,患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相对略高。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病史的人群,由于这些疾病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从而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高盐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也会加重血管病变,增加发病几率。
2.临床表现
症状可轻可重,轻者可能仅有短暂的肢体无力、麻木、言语不清等,可在短时间内恢复;重者可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意识障碍甚至昏迷等。例如,患者可能突然出现一侧肢体无力,无法抬起,行走困难;或者面部口角歪斜,流口水,言语含糊不清等。
二、出血性脑卒中
1.发病机制
主要是脑部血管破裂出血,常见原因有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长期高血压使脑血管壁弹性降低,形成微动脉瘤,当血压剧烈波动时,微动脉瘤破裂出血;另外,脑血管畸形也是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如脑动静脉畸形,血管结构异常,容易破裂出血。
年龄方面,高血压性脑出血多见于中老年人,而脑血管畸形导致的出血性脑卒中可发生在较年轻的人群中。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控制不佳,随着年龄增长,血管病变加重,出血风险增加。男性和女性在高血压患病几率上可能有一定差异,且高血压的控制情况也因个体生活方式等因素不同而有别,有高血压病史且血压长期处于较高水平未得到有效控制的人群,出血性脑卒中风险显著升高。有脑血管畸形家族史的人群患病风险相对较高。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期大量饮酒、情绪激动等可诱发血压突然升高,增加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2.临床表现
起病较急,患者往往在活动中突然发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随后可能出现意识障碍,如嗜睡、昏迷等,还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感觉障碍等。例如,患者可能突然感到剧烈头痛,随即出现呕吐,接着神志不清,一侧肢体不能活动等。
脑卒中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一旦怀疑发生脑卒中,应尽快送往医院进行救治,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