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方法有哪些
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包括禁食与胃肠减压以减少胰液分泌和缓解胰腺自身消化;进行液体复苏维持有效循环血量并纠正电解质平衡;使用抑酸药物和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抑制胰液分泌;对有感染风险的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在胃肠功能允许时早期通过合适途径进行肠内营养支持;以及对症进行镇痛、呼吸支持等治疗,不同年龄段患者在各治疗环节需注意相应差异及特殊情况。
一、禁食与胃肠减压
1.原理及作用:通过禁食可减少胰液分泌,胃肠减压能减轻腹胀,降低胃内压,减少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胰管,从而缓解胰腺的自身消化。对于各年龄段急性胰腺炎患者均适用,能有效减少胰液刺激胰腺。
2.具体实施:患者需长时间禁食,直至腹痛等症状缓解,胃肠减压需持续到胃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等情况出现。
二、液体复苏与电解质平衡
1.液体复苏:急性胰腺炎患者常因炎症反应、呕吐等出现体液丢失,需及时进行液体复苏以维持有效循环血量。一般根据患者的体重、病情严重程度等计算补液量,通常选用晶体液为主,如生理盐水等,对于重症患者可能还需补充胶体液。不同年龄患者补液量计算有差异,儿童需根据公斤体重精确计算补液量,避免补液不足或过多导致循环衰竭或肺水肿等。
2.电解质平衡:密切监测血钾、血钠、血钙等电解质水平,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例如低钙血症在急性胰腺炎中较常见,需适当补充钙剂,但要注意补充速度和剂量,避免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三、抑制胰液分泌
1.抑酸药物:常用质子泵抑制剂等,通过抑制胃酸分泌,进而减少促胰液素引起的胰液分泌。如对于各年龄段患者,可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来抑制胃酸,从而间接减少胰液分泌。
2.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生长抑素能抑制胰液、胰高血糖素、肠血管活性肽等的分泌,减少胰腺的内外分泌。适用于中重度急性胰腺炎患者,对于不同年龄患者使用时需注意剂量调整,儿童使用需谨慎评估。
四、抗感染治疗
1.指征:对于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或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存在感染风险,需根据病情合理使用抗生素。通过血培养、痰培养、腹水培养等明确感染病原菌后,选择敏感抗生素。
2.药物选择:根据感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如对于革兰阴性菌感染可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等,但要避免滥用抗生素,注意不同年龄患者的药物敏感性及不良反应。
五、营养支持
1.早期营养支持:在患者胃肠功能允许的情况下,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肠内营养可维持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减少肠道细菌移位等并发症。对于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开始时间和方式需根据病情评估,儿童患者肠内营养需注意营养配方的合适性。
2.营养途径:可通过鼻胃管、鼻空肠管等途径给予肠内营养制剂,保证营养物质的摄入,满足机体代谢需求。
六、对症支持治疗
1.镇痛:对于腹痛明显的患者,可选用合适的镇痛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等,但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适用人群。儿童患者镇痛需谨慎选择药物及剂量。
2.呼吸支持: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功能不全,需根据情况给予吸氧、机械通气等呼吸支持治疗,不同年龄患者呼吸支持的方式和参数调整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