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
急性胰腺炎有临床症状如腹痛、恶心呕吐,实验室检查有血清淀粉酶、血清脂肪酶等指标变化,影像学检查包括腹部B超和CT,还有C反应蛋白、血常规等其他指标,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妊娠期女性有不同注意事项,需综合多方面进行诊断和关注。
一、临床症状
1.腹痛:急性胰腺炎最主要的症状,多为突然发作的上腹部剧烈疼痛,疼痛程度轻重不一,可为钝痛、刀割样痛、钻痛或绞痛等,疼痛常向腰背部放射,呈束带状,弯腰抱膝位可缓解疼痛,一般胃肠解痉药不能缓解,疼痛持续时间较长,可长达数天。例如,在多项临床研究中发现,约95%的急性胰腺炎患者会出现腹痛症状,且腹痛的特点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2.恶心、呕吐:多数患者有恶心、呕吐的症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严重者可呕吐胆汁或血性物,呕吐后腹痛症状多无缓解。这是因为胰腺炎症刺激胃肠道,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引起。
二、实验室检查
1.血清淀粉酶:血清淀粉酶在发病后2-12小时开始升高,24小时达到高峰,48小时后开始下降,持续3-5天。血清淀粉酶超过正常值3倍以上可确诊急性胰腺炎,但血清淀粉酶的高低与病情严重程度并不呈正相关,如重症急性胰腺炎时血清淀粉酶可正常或低于正常。例如,有研究统计显示,约80%-95%的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淀粉酶会升高。
2.血清脂肪酶:血清脂肪酶在发病后24-72小时开始升高,持续7-10天,其特异性较高,对于就诊较晚的急性胰腺炎患者诊断价值较大。
三、影像学检查
1.腹部B超:腹部B超是急性胰腺炎的初筛检查方法,可发现胰腺肿大、胰周渗出等情况,但受肠气干扰较大,对胆总管结石等病因的诊断价值有限。在急性胰腺炎时,B超可观察到胰腺体积增大、回声不均匀等表现。
2.CT检查:CT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能清晰显示胰腺形态、胰周渗出情况以及有无胰腺坏死等并发症。根据CT表现可将急性胰腺炎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等类型,如重症急性胰腺炎CT可见胰腺弥漫性或局部肿大、坏死,胰周大量渗出等。
四、其他指标
1.C反应蛋白(CRP):CRP在急性胰腺炎发病后升高,且升高程度与炎症严重程度相关,CRP>150mg/L提示为重症急性胰腺炎。
2.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常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患急性胰腺炎时,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腹痛症状可能较轻,容易延误诊断。应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腹部症状体征等变化,因为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病情变化较快。
2.儿童:儿童急性胰腺炎多与胆道疾病、感染等因素有关,诊断时除了依据上述成人的诊断标准外,还需结合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注意排查先天性胆道畸形等病因。同时,儿童对疾病的耐受能力较差,病情变化迅速,需要更密切的监测。
3.妊娠期女性:妊娠期急性胰腺炎较为罕见,但诊断时需要特别谨慎,因为影像学检查的选择需要权衡对胎儿的影响。应综合考虑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必要的相对安全的影像学检查来进行诊断,治疗上也要兼顾胎儿和孕妇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