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症状及治疗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有消化系统症状如早期恶心呕吐、后期黄疸,还有全身症状如乏力、发热;治疗关键是立即终止妊娠并支持对症治疗,同时进行肝脏支持治疗;孕妇出现疑似症状需立即就医,孕期要定期产检早发现早治疗
一、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症状
1.消化系统症状:
早期多表现为恶心、呕吐,约半数患者有上腹部疼痛,部分患者可出现食欲减退。这是因为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会影响肝脏的正常代谢功能,导致胃肠道受到累及,从而出现这些消化系统的异常表现。对于孕妇而言,由于妊娠本身可能也会有一些胃肠道不适,但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导致的恶心、呕吐等症状往往更为严重且持续不缓解。
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黄疸,皮肤和巩膜发黄,这是由于肝细胞受损,胆红素代谢障碍,胆红素在体内积聚所致。不同年龄段的孕妇,黄疸出现的时间和程度可能有所差异,但一般来说,病情较重时黄疸会逐渐加深。
2.全身症状:
患者常伴有乏力,程度可轻重不一,严重者可卧床不起。这是因为肝脏功能受损,机体代谢紊乱,能量产生不足等多种因素导致。在妊娠过程中,孕妇本身就需要消耗较多能量,而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进一步加重了能量代谢的障碍,所以乏力症状较为明显。
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体温一般在37.5-38.5℃左右,发热可能与肝脏炎症反应等有关。不同年龄的孕妇,发热的表现可能相似,但需要与其他妊娠期可能出现的感染性发热相鉴别。
二、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治疗
1.一般治疗:
立即终止妊娠是治疗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关键措施。因为妊娠继续会使病情进一步恶化,及时终止妊娠有助于改善预后。对于不同孕周的孕妇,终止妊娠的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都是为了尽快去除妊娠这个加重病情的因素。
支持对症治疗,包括纠正低血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由于肝脏功能受损,患者可能存在血糖调节异常,容易出现低血糖,需要及时补充葡萄糖以维持血糖稳定;同时要密切监测电解质情况,及时纠正钾、钠、氯等电解质的紊乱,因为电解质紊乱可能会导致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
2.肝脏支持治疗:
给予保肝药物等治疗,虽然具体药物不提及,但通过改善肝脏的代谢和修复功能来保护肝脏。例如通过一些药物来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减轻肝脏的炎症反应等。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肝脏功能指标的变化,如转氨酶、胆红素等,以评估治疗效果。
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考虑人工肝支持系统等治疗手段,通过体外的方法替代肝脏的部分功能,暂时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为肝脏的恢复争取时间。但这种治疗手段的应用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决定。
三、特殊人群(孕妇)的温馨提示
孕妇一旦出现疑似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症状,如恶心、呕吐、黄疸、乏力等,应立即就医。因为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病情进展迅速,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危及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在就医过程中,要如实告知医生妊娠的相关情况,包括孕周等信息,以便医生能够准确判断病情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孕妇在整个孕期要定期进行产检,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异常情况,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对孕妇和胎儿的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