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的局部并发症
急性胰腺炎的局部并发症包括胰腺坏死、胰腺脓肿、胰腺假性囊肿。胰腺坏死与自身消化、微循环障碍有关,致病情加重、增加并发症风险;胰腺脓肿由胰腺坏死组织继发感染形成,加重炎症反应,有胆道基础疾病者易患;胰腺假性囊肿发病约4周后形成,由胰液积聚被包裹所致,可压迫周围组织,儿童患者需密切监测。
一、急性胰腺炎的局部并发症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胰腺坏死
是急性胰腺炎严重的局部并发症之一。在病理上表现为胰腺实质的凝固性坏死或溶解坏死。研究表明,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约有部分患者会出现胰腺坏死情况。从影像学角度,增强CT是诊断胰腺坏死的重要手段,坏死区域在增强扫描时无强化。年龄较大的患者、有长期饮酒史或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的患者发生胰腺坏死的风险相对较高,因为这些因素可能影响胰腺的血供和自身修复能力等。
2.胰腺脓肿
多发生在急性胰腺炎起病2-3周后。是由胰腺坏死组织继发感染形成的脓肿。实验室检查可见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影像学上,CT可发现胰腺区域边界不清的液性暗区,内有分隔等。对于有胆道疾病病史的患者,如既往有胆囊结石、胆管结石等,发生胰腺脓肿的风险可能增加,因为胆道感染容易蔓延至胰腺区域引发感染性并发症。
3.胰腺假性囊肿
通常在急性胰腺炎发病后4周左右形成。是由胰腺内、外分泌液体积聚,被周围纤维组织包裹形成的囊肿。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胰腺区域的囊性病变。一般来说,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胰腺假性囊肿的几率相对较低,而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概率相对较高。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胰腺组织相对娇嫩,在急性胰腺炎后发生胰腺假性囊肿时,需要更加密切监测囊肿的变化,因为儿童的生长发育可能受到囊肿的影响,且其自身的代偿能力与成人不同。
二、这些局部并发症的相关机制及影响
1.胰腺坏死的机制与影响
其发生机制主要与胰腺自身消化、微循环障碍等有关。胰酶被激活后,消化胰腺实质,同时炎症反应导致胰腺微循环障碍,使得胰腺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发生坏死。胰腺坏死会导致患者病情持续加重,出现持续高热、腹痛不缓解等症状,增加了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对于老年患者,本身各器官功能衰退,胰腺坏死时更易出现多器官功能的连锁反应,预后相对较差。
2.胰腺脓肿的机制与影响
胰腺坏死组织继发感染是胰腺脓肿的主要机制,细菌等病原体在坏死的胰腺组织中繁殖。胰腺脓肿会进一步加重炎症反应,导致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加重,可引起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后果。有胆道基础疾病的患者,胆道内的细菌容易通过十二指肠大乳头逆行感染胰腺,从而促进胰腺脓肿的形成,这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胆道感染的控制。
3.胰腺假性囊肿的机制与影响
胰腺内、外分泌液积聚后,周围纤维组织包裹形成囊肿,其机制与胰腺炎症导致的局部渗出、包裹等有关。胰腺假性囊肿可能会压迫周围组织,如压迫胃肠道可引起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压迫胆管可导致黄疸等。对于儿童患者,胰腺假性囊肿可能会影响胰腺的正常发育和胃肠道的正常解剖结构,需要及时评估其大小、位置等情况,必要时进行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