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的并发症有哪些
糖尿病可引发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足等并发症。糖尿病肾病是高血糖致肾小球病理改变,年龄增长、病史长且控制不佳者易发病,早期无症状,后期有蛋白尿等表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高血糖致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病程超10年易发病,不良生活习惯、年龄大等可加重视网膜病变,早期无症状,后期有视力下降等表现;糖尿病神经病变是高血糖致神经细胞等病变,病史长、年龄大的2型糖尿病患者易发病,有感觉异常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糖尿病足是神经病变致足部感觉减退、血管病变致血液循环不良且高血糖利于细菌滋生,年龄大、不注意足部护理、病史长且控制不佳者易发病,可出现溃疡等严重表现甚至需截肢
一、糖尿病肾病
1.病理机制:高血糖导致肾小球内高压、高灌注、高滤过,引起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增多等病理改变,进而影响肾脏功能。研究表明,约30%-40%的2型糖尿病患者会发展为糖尿病肾病,其发生与长期高血糖控制不佳密切相关,高血糖持续刺激会逐步损伤肾脏的滤过和重吸收等功能结构。
2.影响因素及表现:年龄方面,随着年龄增长,肾脏自身调节功能下降,更易受高血糖影响发生肾病;病史中,长期血糖控制不良的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的风险显著升高。早期可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表现,严重时可导致肾功能衰竭。
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1.病理过程:高血糖引起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包括微血管闭塞、微动脉瘤形成、视网膜缺血缺氧等。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中,约50%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且随着病程延长,患病率逐渐升高。高血糖持续损害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影响血管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视网膜组织缺氧,进而引发一系列病理改变。
2.相关因素及症状:生活方式中,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加重视网膜病变的进展;年龄较大的患者视网膜血管弹性等功能下降,更易受高血糖影响。早期可能无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眼前黑影等,严重时可导致失明。
三、糖尿病神经病变
1.发病机制:高血糖导致神经细胞能量代谢障碍、神经纤维脱髓鞘、神经内膜微血管病变等。其中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较为常见,约占糖尿病神经病变的60%以上。高血糖持续干扰神经细胞的正常代谢和结构,影响神经传导功能。
2.相关情况及表现:病史较长的2型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神经病变,年龄较大者神经修复能力相对较弱,症状可能更明显。患者可出现手足麻木、刺痛、感觉减退等感觉异常,也可伴有肢体无力、便秘、腹泻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
四、糖尿病足
1.形成原因:神经病变导致足部感觉减退或消失,患者不易察觉足部的微小损伤;血管病变使足部血液循环不良,影响伤口愈合。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滋生,微小损伤易引发感染。年龄较大的患者血管和神经功能衰退,更易出现足部血液循环和感觉异常,增加糖尿病足发生风险。
2.表现及风险:患者足部可出现溃疡、感染、坏疽等,严重时需要截肢。生活方式中,不注意足部护理(如长期不检查足部、穿着不合适的鞋子等)会加重糖尿病足的发生风险,病史较长且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糖尿病足发生率明显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