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治疗眩晕症
眩晕症需先通过详细检查明确病因,非药物治疗包括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体位复位及各类人群的康复训练等,药物治疗要依病因选择且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老年人要综合基础疾病及防摔倒,儿童优先非侵入性方法且谨慎用药,妊娠期女性谨慎用药且选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
一、病因诊断与鉴别
眩晕症病因多样,需先明确病因。如内耳疾病,梅尼埃病可因内耳膜迷路积水引发眩晕,常伴耳鸣、听力下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则与头部位置变动相关,是耳石移位所致。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如脑梗死、脑出血等也可导致眩晕,多伴有神经系统其他症状,像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通过详细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必要辅助检查,如听力学检查、前庭功能检查、头颅影像学检查等进行鉴别诊断。
二、非药物治疗方法
1.体位复位:对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特定的复位手法是主要治疗方式。根据不同的半规管类型,采用Epley法等复位操作,通过改变患者头部位置,使耳石回归正常位置,从而缓解眩晕症状。该方法对年龄不同的患者均可尝试,但需根据患者耐受程度适当调整操作力度等。
2.康复训练:平衡功能训练有助于改善眩晕患者的平衡能力,降低再次眩晕发作的风险。可包括简单的站立平衡练习、行走平衡练习等。对于不同年龄人群,训练强度和方式有所调整,例如儿童可采用趣味性的平衡游戏形式进行训练,而老年人则更注重平稳、缓慢的动作练习以避免摔倒。生活方式方面,患者应注意避免快速头部转动等可能诱发眩晕的动作,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三、药物治疗原则
药物治疗需根据具体病因选择。若为梅尼埃病发作期,可使用改善内耳循环的药物,如倍他司汀等,但需谨慎评估患者基础疾病情况,如对于有消化性溃疡病史的患者需权衡用药风险。对于中枢性眩晕,如脑梗死引起的,在有适应证时可能会用到改善脑循环的药物,但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循证医学依据,依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基础健康状况等综合考量。儿童患者使用药物需格外谨慎,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只有在病情确实需要且无更好替代方案时才考虑谨慎使用合适药物,并密切监测不良反应。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眩晕症可能与多种基础疾病相关,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时需综合考虑其基础疾病用药情况,避免药物相互作用。例如,老年人使用改善循环药物时,要关注其肝肾功能,因为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可能影响药物代谢。同时,康复训练时要更加关注其平衡能力和摔倒风险,训练环境需安全,避免在湿滑或障碍物多的地方进行训练。
2.儿童:儿童眩晕相对较少见,若发生眩晕,首先要排查是否有耳部感染等特殊情况。在治疗上优先采用非侵入性、对儿童影响小的方法,如简单的体位调整等康复手段。药物使用极其谨慎,只有在明确病情需要且无其他更好办法时,选择经过严格儿童用药评估的药物,并密切观察儿童用药后的反应,如是否出现皮疹、呕吐等不良反应。
3.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出现眩晕需特别谨慎用药,首先通过详细检查明确病因,非药物治疗如适当调整体位等可能是首选。若需药物治疗,要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药物,且需在医生严格评估下使用,因为妊娠期用药不当可能会对胎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