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梗阻通常不会自愈,由溃疡瘢痕性狭窄、肿瘤、炎症水肿等因素造成,有典型表现及危害,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常见病因及机制
1.溃疡相关:十二指肠溃疡或胃溃疡愈合过程中形成瘢痕,瘢痕挛缩可导致幽门狭窄。例如,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溃疡反复发作,局部组织修复后形成瘢痕,逐渐使幽门管变形,引起梗阻。研究表明,有长期溃疡病史且未规范治疗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幽门梗阻。
2.肿瘤因素:胃窦部肿瘤,如胃癌等,肿瘤组织生长阻塞幽门通道。肿瘤不断增殖,占据幽门区域空间,导致胃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过幽门进入肠道。
3.炎症水肿:幽门附近的炎症,如幽门管黏膜炎症、十二指肠球炎等引起的严重水肿,也可导致幽门梗阻。这种炎症可能由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诱发,炎症刺激使幽门部组织肿胀,管腔变窄。
二、主要表现及危害
1.典型表现:患者会出现呕吐,呕吐物多为宿食,有酸臭味,不含胆汁(若为高位肠梗阻可能含胆汁)。还会有上腹部饱胀不适、疼痛等症状,疼痛具有节律性,与溃疡病疼痛特点相似,但梗阻发生后疼痛可能有所缓解,但随后又会反复出现。
2.危害:长期幽门梗阻会导致患者营养不良,因为食物无法正常消化吸收,患者会出现消瘦、贫血等表现。严重时还可能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氯性碱中毒等,影响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甚至可能危及生命。例如,严重的低钾血症会影响心脏的正常节律,导致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
三、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对于因炎症水肿引起的幽门梗阻,可先采取胃肠减压,抽出胃内潴留的食物和液体,减轻胃黏膜水肿和炎症。同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还可应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等,减少胃酸分泌,促进炎症消退。但这种非手术治疗只是暂时缓解症状,对于瘢痕性狭窄等病因,通常需要进一步的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对于瘢痕性幽门梗阻等情况,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手术方式包括胃大部切除术等,通过切除病变部位,重建消化道,恢复幽门的通畅性。手术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身体状况等综合判断。例如,对于老年患者,要充分评估其心肺功能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老年幽门梗阻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对手术的耐受性相对较差。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水电解质平衡等情况。非手术治疗时要更谨慎地评估液体补充量等,手术前后要加强护理,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因为老年患者各器官功能衰退,术后恢复相对较慢。
2.儿童患者:儿童幽门梗阻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多与先天性幽门肥厚等因素有关。治疗上要更加谨慎,非手术治疗需严格掌握指征。手术治疗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选择对儿童生理功能影响较小的手术方式。同时要注重儿童术后的营养支持和心理护理,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术后的恢复情况对其未来影响较大。
3.有基础疾病患者:对于本身有心脏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幽门梗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兼顾基础疾病的控制。例如,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使血糖在合适范围内,以利于手术和身体恢复;心脏病患者要密切监测心脏功能,调整治疗方案以适应幽门梗阻的治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