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贫血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早产儿贫血的原因包括红细胞生成不足、红细胞破坏过多和失血。红细胞生成不足有胚胎期造血储备少、造血相关因子缺乏(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低、铁等营养物质储存不足);红细胞破坏过多有红细胞寿命短、溶血相关因素(血型不合、感染);失血有医源性失血、其他潜在失血(胃肠道出血、颅内出血等)
一、红细胞生成不足
1.胚胎期造血储备少:早产儿在母体内的时间较短,从胚胎期获取的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相对足月新生儿较少,这是导致早产儿贫血的一个基础因素。一般来说,正常足月儿在母体内通过胎盘获取足够的营养物质来储备一定量的造血原料等,而早产儿这种储备明显不足,使得出生后早期红细胞生成的基础相对薄弱。
2.造血相关因子缺乏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相对低:EPO主要由肾脏分泌,可刺激骨髓红系造血。早产儿肾脏产生EPO的功能相对不成熟,导致体内EPO水平低于足月儿,进而影响骨髓红系祖细胞的增殖、分化及血红蛋白的合成,使得红细胞生成减少。例如,有研究显示早产儿血清EPO水平明显低于同胎龄的足月儿,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红细胞的生成。
铁、维生素E等营养物质储存不足: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等作用,对红细胞的生成和稳定也有影响。早产儿在母体内储存铁的时间相对较短,出生时体内铁储备不足,同时维生素E等营养物质的储存量也较少,这会影响红细胞的正常生成过程。比如,早产儿体内铁储备往往只能满足出生后2-3个月的造血需求,而足月儿可满足4-6个月,所以早产儿更易出现因铁缺乏导致的红细胞生成不足。
二、红细胞破坏过多
1.红细胞寿命短:早产儿的红细胞膜结构和功能与足月儿存在差异,导致其红细胞寿命相对较短。正常红细胞的寿命约为120天左右,而早产儿红细胞寿命可缩短至70-90天,使得红细胞破坏增加,进而引起贫血。这可能与早产儿体内一些酶系统发育不完善,对红细胞的保护作用较弱有关。
2.溶血相关因素
血型不合:如果早产儿与母亲血型不合,如ABO血型不合或Rh血型不合等,可引发新生儿溶血病。母亲的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破坏胎儿红细胞,导致大量红细胞破坏,从而出现贫血。例如,ABO血型不合较常见于母亲为O型血,胎儿为A型或B型血的情况,这种血型不合可使胎儿红细胞受到免疫性破坏,引起溶血,进而导致贫血发生。
感染:早产儿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容易发生感染。感染可导致体内产生一些炎症介质等,这些物质可破坏红细胞,引发溶血。比如,细菌或病毒感染时,机体的免疫反应可能会错误地攻击自身的红细胞,导致红细胞破坏过多,出现贫血症状。
三、失血
1.医源性失血:在早产儿的诊疗过程中,可能会因为频繁的采血检查等操作导致失血。例如,为了监测早产儿的各项指标,需要多次采集血液样本,虽然每次采集量不多,但对于早产儿来说,累积的失血量可能会引起贫血。另外,一些有创操作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失血情况,如中心静脉置管等操作时可能会有少量失血。
2.其他潜在失血:早产儿可能存在一些隐性的失血情况,如胃肠道出血等。由于早产儿胃肠道发育不成熟,容易出现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疾病,进而导致胃肠道出血;还有可能存在颅内出血等情况,这些内出血也会导致红细胞丢失,引起贫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