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急救方法
脑出血急救需先保障环境安全,判断患者意识和呼吸并进行心肺复苏(儿童和老年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摆放合适体位防误吸窒息,尽快拨打急救电话,有高血压病史者谨慎降压,转运途中持续监护,现场正确初步处理及送有救治能力机构对预后至关重要。
一、现场初步评估与处理
1.环境安全:首先迅速将患者转移到安全、通风良好且相对平坦的地方,避免二次损伤,若患者处于高处、火源旁等危险环境需立即脱离。
对于儿童,因其活动范围相对较小但好奇心强,更易处于家庭中的危险区域,如窗台等,需格外注意日常家居环境的安全排查,防止意外坠落后引发脑出血等情况。对于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其行动相对不便,在生活环境中更要确保道路无障碍物等以降低跌倒风险导致脑出血。
2.意识和呼吸判断:立即轻拍患者肩部并大声呼喊,判断患者意识情况;同时观察患者胸部起伏,判断呼吸是否正常。若患者无意识且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按压与通气比例为30:2,按压部位为两乳头连线中点,深度约5-6厘米,频率至少100次/分钟。
儿童心肺复苏时按压部位与深度有所不同,儿童胸骨下端凹陷约2-3厘米,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钟,单人复苏时按压与通气比例为30:2。老年患者心肺复苏时要注意力度适中,因为老年患者可能存在骨质疏松等情况,过度用力可能导致肋骨骨折等并发症。
二、体位摆放
1.仰卧位头部处理: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可在肩部垫高使头部轻度后仰,保持气道通畅。
儿童呕吐误吸风险相对较高,在摆放体位时更要密切观察口腔情况,及时清理呕吐物。老年患者若有颈椎损伤风险时,需谨慎移动头部,最好由专业人员评估后再进行体位摆放,避免加重颈椎损伤导致更严重后果。
三、紧急呼叫医疗救援
1.拨打急救电话: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如我国的120,向调度员说明患者大致情况,包括发病时间、地点、患者症状等,以便急救人员做好准备。
对于有基础疾病且经常需要急救的老年患者家庭,可提前将家庭住址等信息设置为快速拨号等便捷方式,确保能迅速联系到急救人员。儿童患者若发生脑出血,由于病情变化可能较快,家长要第一时间准确传达病情信息。
四、控制血压(若患者有高血压病史且收缩压>220mmHg或舒张压>120mmHg时需谨慎降压)
1.药物原则:一般可选用静脉降压药物,如拉贝洛尔等,但需在专业医护人员监护下使用,避免血压骤降影响脑灌注。
老年高血压患者本身血管弹性较差,在降压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血压变化,防止血压波动过大对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灌注产生不良影响。儿童患者一般不轻易使用降压药物进行紧急降压,多以处理原发病等综合治疗为主。
五、转运注意事项
1.转运途中监护:在转运患者过程中,要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跳、呼吸、血压等,有条件的可使用心电监护仪等设备。
对于儿童患者转运时,要确保转运设备适合儿童体型,保持呼吸通畅,密切观察面色、肢体活动等情况。老年患者转运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因转运过程中环境温度变化导致病情加重,同时要固定好身体各部位,防止转运过程中的晃动造成二次损伤。
总之,脑出血急救是一个争分夺秒的过程,现场正确的初步处理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同时尽快将患者送往有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是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