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肛裂有疼痛、便血、便秘等症状,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有坐浴、保持大便通畅、局部用药;手术治疗有肛裂切除术、肛管内括约肌切断术,不同人群治疗需注意相关事项。
一、肛裂的症状
1.疼痛:肛裂最主要的症状是疼痛,排便时粪便刺激溃疡面的神经末梢,立刻感到肛门灼痛,但便后数分钟疼痛缓解,此期称疼痛间歇期,随后因肛门括约肌痉挛,又产生剧烈疼痛,可持续数小时,使患者坐立不安,十分痛苦,直到括约肌疲劳后,肌肉松弛,疼痛缓解,但再次排便时又发生疼痛,这是肛裂疼痛的特点。疼痛程度与肛裂的大小、深浅有关,年龄、性别方面,一般成年人对疼痛的耐受相对较强,而儿童可能因表达不清易被忽视,但疼痛表现同样存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便秘、久坐等人群更易出现疼痛加剧情况,有肛管直肠病史者可能疼痛症状更复杂。
2.便血:排便时粪便擦伤溃疡面或撑开肛管使小血管破裂出血,便血特点为便纸上带血或排便时滴血,出血量一般较少,鲜血覆盖粪便表面,有时粪便表面有血迹,或仅有少量鲜血滴出。年龄较小儿童便血可能被家长发现粪便带血而就医,女性在月经期间可能因局部不适对便血关注度不同,生活方式中久坐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差可能影响便血恢复情况,有肛肠疾病史者便血可能与原有疾病有叠加影响。
3.便秘:肛裂患者往往因害怕排便时的疼痛,有意推迟排便时间,造成粪便干结,而便秘又可使肛裂加重,形成恶性循环。不同年龄人群便秘表现有所差异,儿童可能表现为排便困难、粪便干结不易排出,女性可能因激素等因素影响便秘情况不同,生活方式中缺乏运动、饮水少等会加重便秘,有肠道疾病史者便秘可能更顽固。
二、肛裂的治疗方法
1.非手术治疗
坐浴:常用温水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肛门括约肌痉挛,减轻疼痛,保持局部清洁,每日1-2次,每次15-20分钟。不同年龄人群坐浴时需注意水温适宜,儿童坐浴要有人看护,避免烫伤,女性经期坐浴需注意卫生防护,生活方式中坐浴后要保持肛门局部干燥清洁。
保持大便通畅:多吃蔬菜水果,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苹果、香蕉、芹菜、菠菜等,必要时可口服缓泻剂,如乳果糖口服液等,以软化粪便,便于排便,减少对肛裂创面的刺激。年龄较小儿童饮食调整需注意食物的易消化和营养均衡,女性孕期便秘要特别注意饮食和适度活动,有肠道疾病史者选择缓泻剂需谨慎,避免加重肠道负担。
局部用药:可使用硝酸甘油软膏等药物,能松弛肛门括约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肛裂愈合,但使用时需注意可能出现的头痛等不良反应,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使用需遵医嘱。
2.手术治疗
肛裂切除术:适用于慢性肛裂,将肛裂及其周围的瘢痕组织一并切除,然后创面不予缝合,术后坐浴、换药,促使创面愈合。对于一些病情较严重、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适用,年龄较大身体状况较好者相对更适合手术,女性手术前后需注意个人卫生和身体恢复,生活方式中术后要避免剧烈运动,保证充足休息促进伤口愈合,有基础疾病者手术需评估基础疾病对手术的影响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肛管内括约肌切断术:通过切断部分内括约肌,降低肌肉张力,促进创面愈合,有效率较高。但手术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儿童一般不采用此手术方式,女性手术时需考虑特殊生理时期,生活方式中术后要注意避免肛门感染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