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依据
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症状包括突然发作且向腰背部放射、程度剧烈的上腹痛,伴恶心呕吐,部分患者有发热;实验室检查有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测定及C反应蛋白检测等,血清淀粉酶发病2-12小时升高,24小时达峰,血清脂肪酶24-72小时升高,CRP升高助评估炎症程度;影像学检查有腹部超声可初步筛查,CT能清晰显示胰腺等情况并分级判断病情,不同年龄患者在各检查中表现有差异需注意。
一、临床症状表现
1.腹痛:多为突然发作的上腹部疼痛,程度较为剧烈,可呈持续性钝痛、刀割样痛或绞痛等,疼痛常向腰背部放射,弯腰抱膝位可缓解疼痛,这是急性胰腺炎较为特征性的表现,约95%的患者会出现此症状,疼痛的发生与胰腺炎症刺激周围组织、神经以及胰管内压增高等因素相关,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腹痛表现可能无明显差异,但需注意儿童患者表述可能不典型,需结合其他表现综合判断。
2.恶心、呕吐:多数患者在腹痛发作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症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呕吐胆汁,其发生机制与胰腺炎症刺激胃肠道,导致胃肠道痉挛、蠕动紊乱有关,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可能因饮食等因素诱发,但该症状本身是急性胰腺炎常见伴随表现。
3.发热: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多为中度发热,一般体温在38℃左右,若合并感染时体温可升高更明显,发热是机体对炎症反应的一种表现,年龄较小的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发热时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及感染情况,与成人相比,儿童发热可能更易出现惊厥等并发症风险。
二、实验室检查
1.血清淀粉酶测定:血清淀粉酶在发病后2-12小时开始升高,24小时达到高峰,48小时后开始下降,持续3-5天。血清淀粉酶超过正常值3倍以上具有诊断价值。但需注意,腮腺炎、消化性溃疡穿孔等疾病也可引起血清淀粉酶升高,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不同年龄人群血清淀粉酶正常参考值可能略有差异,儿童的正常参考值范围相对成人可能有不同设定。
2.血清脂肪酶测定:血清脂肪酶在发病后24-72小时开始升高,持续7-10天,其特异性高于淀粉酶,对于就诊较晚的急性胰腺炎患者诊断价值较大,同样不同年龄患者的正常参考值范围需要依据专业检测标准来界定。
3.C反应蛋白(CRP):CRP是炎症反应的标志物,在急性胰腺炎时CRP明显升高,有助于评估炎症的严重程度,一般CRP大于150mg/L提示为重症急性胰腺炎,不同性别患者在炎症反应时CRP的变化规律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年龄因素会影响机体的炎症反应程度,儿童CRP升高时需关注是否存在其他感染等情况。
三、影像学检查
1.腹部超声:腹部超声是急性胰腺炎的初步筛查方法,可发现胰腺肿大、胰周渗出等情况,但受肠气干扰较大,对于肥胖患者等可能影响观察效果,在发病初期可作为常规检查手段,不同年龄患者超声下胰腺表现可能因体型等因素有一定差异,儿童进行超声检查时需注意操作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2.CT检查:CT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重要影像学方法,能清晰显示胰腺形态、胰周渗出情况以及有无坏死等,根据CT表现可对急性胰腺炎进行分级,如A级为正常胰腺,B级为胰腺实质改变,C级为胰腺实质及周围炎症,D级为胰腺实质及周围炎症伴有单处液体积聚,E级为有两处或多处液体积聚,CT检查对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不同年龄患者CT扫描参数等可能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