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措施
脑出血患者护理包括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变化)、一般护理(体位、呼吸道、皮肤、营养支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肺部、泌尿系统感染,深静脉血栓)和心理护理,不同年龄患者护理有差异,要根据情况细致开展各项护理工作以促进患者康复。
一、病情观察
1.生命体征监测:密切监测脑出血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的变化,因为血压波动可能导致再出血风险,一般每15-30分钟监测一次并记录,若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对于老年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可能更为隐匿,需更加细致观察;儿童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相对更快,要严格按照儿科护理标准准确测量。
2.意识状态观察:通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等方法持续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如患者意识障碍程度加重,提示病情可能恶化,需及时处理。不同年龄患者意识状态的判断标准有差异,儿童有其特定的意识评估指标体系,需专业判断。
3.瞳孔变化观察:留意双侧瞳孔的大小、形状及对光反射情况,若出现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等,可能提示脑疝形成,是紧急情况,需立即报告并配合抢救。
二、一般护理
1.体位护理: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床头可抬高15°-30°,以利于颅内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昏迷患者可采取侧卧位,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对于有特殊病史或身体状况的患者,如合并颈椎损伤等,需选择合适的体位并确保安全稳定,避免加重损伤。
2.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必要时给予吸氧,维持血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95%-100%)。对于咳痰无力的患者,可定时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老年患者呼吸道功能相对较弱,更要注意呼吸道护理;儿童患者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方法和力度,避免造成损伤。
3.皮肤护理: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按摩骨隆突处,预防压疮。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更换潮湿的床单、衣物等。对于长期卧床患者,使用气垫床等辅助器具。特殊人群如老年人皮肤弹性差,儿童皮肤娇嫩,在皮肤护理时要更加轻柔,选择合适的护理用品。
4.营养支持:发病后短期内需根据患者情况给予营养支持,如能经口进食且病情允许,应给予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丰富的饮食;不能经口进食者需给予鼻饲营养,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以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对于不同年龄患者,营养需求不同,儿童要保证足够的营养促进生长发育,老年人要注意营养均衡且易于消化。
三、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1.肺部感染预防:除呼吸道护理外,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呼吸道感染。定期更换呼吸机管路等设备(若有使用呼吸机情况)。对于长期卧床患者,注意室内空气流通,每日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左右。
2.泌尿系统感染预防:保持会阴部清洁,留置导尿管者严格无菌操作,定期更换尿袋,嘱患者多饮水,冲洗尿路。一般每4小时开放导尿管一次,训练膀胱反射功能。
3.深静脉血栓预防:鼓励患者早期进行肢体被动活动,如按摩四肢肌肉、进行关节屈伸活动等。对于病情允许的患者,可使用气压治疗仪等辅助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四、心理护理
脑出血患者常因突然发病、肢体功能障碍等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训练。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心理护理方式有所不同,儿童患者可通过游戏等方式缓解其紧张情绪,老年患者则要多倾听其诉求,给予关心和鼓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