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症中医辨证分型
五种眩晕类型,包括肝阳上亢型(因情志、肾阴亏虚等致肝阳扰清窍,症状有眩晕耳鸣等,多见于特定中老年人,用天麻钩藤饮,孕妇和老人用药需注意)、气血亏虚型(因脾胃弱或久病耗气血,表现为眩晕劳累加剧等,常见于体质弱等人群,用归脾汤,儿童和老人用药有要点)、肾精不足型(因先天不足或后天伤肾致肾精亏,症状为眩晕久不愈等,多见于特定中老年人,用左归丸或右归丸,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用药要谨慎)、痰湿中阻型(因饮食伤脾胃生痰,症状为眩晕头重等,常见于肥胖等人群,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儿童和老人用药需留意)、瘀血阻窍型(因跌仆或久病致脑络受阻,症状为眩晕头痛如刺等,多见于有外伤史等患者,用通窍活血汤,孕妇禁用、老人用活血化瘀药要观察出血倾向)。
一、肝阳上亢型
此型眩晕多因情志不舒,肝郁化火,或年老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肝阳上扰清窍所致。患者常表现为眩晕耳鸣,头目胀痛,口苦,失眠多梦,遇烦劳郁怒而加重,甚则仆倒,颜面潮红,急躁易怒,肢麻震颤。多见于中老年人,尤其是平时情绪容易激动、长期精神压力大的人群。生活中若长期熬夜、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病情。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此型更为常见。治疗常选用天麻钩藤饮等方剂。特殊人群方面,孕妇使用相关药物需谨慎,因为某些药物可能对胎儿有影响;老年人肝肾功能有所减退,用药时要关注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二、气血亏虚型
多由于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或久病不愈,耗伤气血所致。症状表现为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淡白,神疲乏力,心悸少寐,唇甲不华。常见于体质虚弱者、女性月经期或产后气血耗伤较多者。长期过度劳累、饮食不规律、营养不良的人群易患此型。有慢性失血病史如胃溃疡出血、月经过多等患者也易出现。治疗可选用归脾汤等。对于儿童,用药时要注意药物剂量需根据年龄和体重进行调整;老年人因消化功能弱,服用补益类药物可能会出现脾胃不适,可适当配合调理脾胃的药物。
三、肾精不足型
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房劳过度,久病伤肾,导致肾精亏虚,髓海不足。患者眩晕日久不愈,精神萎靡,腰酸膝软,少寐多梦,健忘,两目干涩,视力减退;或遗精滑泄,耳鸣齿摇。多见于中老年人,尤其是有长期房劳过度、手淫等不良生活习惯者。患有慢性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导致肾亏的患者也常见此型。治疗常选用左归丸或右归丸等。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使用补肾类药物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以免影响胎儿或婴儿健康;儿童若有肾精不足情况,用药要谨慎,避免使用过于滋腻的药物影响脾胃运化。
四、痰湿中阻型
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聚湿生痰,痰湿中阻,清阳不升所致。表现为眩晕,头重昏蒙,或伴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痰涎,食少多寐。常见于肥胖人群、长期喜食油腻甜食者。有慢性胃肠疾病、消化不良病史的患者易出现此型。治疗可选用半夏白术天麻汤等。儿童用药时要注意药物口感,避免因药物味道不佳导致儿童抗拒服药;老年人因脾胃功能差,服用燥湿化痰药物时要注意保护脾胃。
五、瘀血阻窍型
因跌仆损伤,瘀血停留,或久病入络,气血瘀滞,脑络受阻所致。症状为眩晕时作,头痛如刺,兼见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耳鸣耳聋,面唇紫暗。有头部外伤史者、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如脑梗死、冠心病等导致气血瘀滞的患者易患此型。治疗常选用通窍活血汤等。孕妇禁用活血化瘀类药物,以免引起流产;老年人若有凝血功能障碍,使用活血化瘀药物时要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