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腺癌怎么治疗
直肠腺癌的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手术有根治性手术(低位前切除术、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局部切除术);放疗分术前和术后;化疗有辅助和新辅助;靶向治疗针对RAS基因野生型患者;免疫治疗用于部分晚期患者,不同治疗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如年龄、基础疾病等评估和选择,且各治疗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手术治疗
1.根治性手术:
低位前切除术:适用于肿瘤距齿状线5-10cm的直肠腺癌患者,通过切除肿瘤及其周围一定范围的肠管和相关组织,重建肠道连续性。对于年龄较轻、身体状况较好且无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可考虑该手术方式,能最大程度保留肛门功能,但手术操作需精准,避免损伤周围重要组织如神经等。
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手术):适用于肿瘤距齿状线5cm以内的直肠腺癌患者,需切除乙状结肠下端、全部直肠、肠系膜下动脉及其区域淋巴结、全直肠系膜、肛提肌、坐骨直肠窝内脂肪、肛管及肛门周围约5cm直径的皮肤、皮下组织及全部肛门括约肌,于左下腹行永久性乙状结肠单腔造口。对于老年患者或合并严重心肺疾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需谨慎评估手术风险,因为该手术创伤相对较大,术后恢复可能较慢。
局部切除术:适用于早期瘤体较小、分化程度较高的直肠腺癌患者,仅切除肿瘤及其周围部分组织。对于年轻、有生育需求且肿瘤符合局部切除指征的女性患者,可作为一种保留肛门功能的选择,但术后需密切随访,因为存在局部复发的可能。
二、放射治疗
1.术前放疗:
可缩小肿瘤体积,降低肿瘤分期,提高手术切除率,适用于肿瘤较大、处于中低位且术前评估切除困难的直肠腺癌患者。对于老年患者,术前放疗需考虑其心肺功能等情况,因为放疗可能对心肺功能有一定影响,需在放疗前进行全面评估,选择合适的放疗剂量和方案。
2.术后放疗:
适用于术后病理提示切缘阳性、有淋巴结转移或肿瘤侵犯肠外组织等情况的直肠腺癌患者。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放射治疗需极其谨慎,要严格控制放疗剂量和范围,避免对儿童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如影响骨骼发育等。
三、化学治疗
1.辅助化疗:
用于根治术后辅助治疗,以降低复发转移风险,常用药物有5-氟尿嘧啶类等药物联合方案。对于老年患者,需考虑其肝肾功能情况,因为化疗药物主要通过肝肾代谢,要根据肝肾功能调整化疗方案和药物剂量。对于年轻患者,可根据其身体耐受情况选择合适的化疗方案,但也需注意化疗药物可能带来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
2.新辅助化疗:
用于术前使肿瘤缩小,提高手术切除率,常用药物方案同辅助化疗。对于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化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血糖,因为化疗可能影响血糖代谢,需调整降糖药物等治疗方案以维持血糖稳定。
四、靶向治疗
1.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靶向治疗:
如西妥昔单抗等,适用于RAS基因野生型的直肠腺癌患者。对于有过敏史的患者需禁忌使用,在治疗前需进行RAS基因检测以筛选合适人群。对于老年患者,在使用靶向治疗时要关注其基础疾病对药物代谢的影响,以及靶向治疗可能带来的皮肤毒性等不良反应。
五、免疫治疗
1.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
对于部分晚期直肠腺癌患者可考虑使用,如帕博利珠单抗等。但免疫治疗可能引发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如肺炎、结肠炎等,在治疗前需评估患者的基础健康状况,对于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患者需谨慎使用,老年患者使用时也需密切监测是否出现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