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偏头痛预防性治疗有哪些
预防儿童偏头痛可采用药物和非药物干预措施。药物方面,β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断β受体预防,适用于合适儿童但需注意不良反应;抗癫痫药物如丙戊酸、托吡酯通过相应机制预防,使用时需关注肝肾功能等;抗抑郁药物阿米替林通过调节神经递质预防,要注意嗜睡等不良反应。非药物干预包括生活方式调整,如规律作息保证睡眠时长、饮食管理避免诱发食物;心理行为干预,如放松训练和认知行为疗法帮助缓解紧张情绪、识别预警信号减少发作。
一、β受体阻滞剂
1.药物原理:通过阻断β肾上腺素能受体,减少脑血管的过度扩张等,从而起到预防偏头痛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像普萘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偏头痛的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
2.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适用于年龄较大、无严重基础疾病的儿童偏头痛患者,但需注意其可能存在的一些不良反应,如心动过缓等,在使用前需评估儿童的心肺功能等情况,尤其对于有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儿童要谨慎使用,因为可能会诱发哮喘发作。
二、抗癫痫药物
1.丙戊酸:
药物原理:可能通过稳定神经元膜电位等机制来预防偏头痛。多项临床研究显示,丙戊酸对儿童偏头痛的发作频率有一定的降低作用。
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适用于合适的儿童偏头痛患者,但要注意其可能对肝脏等有一定影响,用药过程中需监测肝功能等指标,并且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要综合评估其肝肾功能等情况后谨慎使用,因为低龄儿童的器官功能发育尚不完善,药物代谢等方面与成人不同。
2.托吡酯:
药物原理:通过多种机制发挥预防偏头痛的作用,例如影响钠离子通道等。研究发现托吡酯可减少儿童偏头痛的发作次数。
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适用于符合条件的儿童偏头痛患者,使用时需关注儿童的认知功能等方面的可能影响,因为有研究提示托吡酯可能对儿童的认知有一定影响,所以在使用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儿童的学习、记忆等认知情况,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要权衡其获益与潜在风险。
三、抗抑郁药物
1.阿米替林:
药物原理:可能通过调节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来预防偏头痛。临床研究发现阿米替林对儿童偏头痛的预防有一定效果。
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适用于合适的儿童偏头痛患者,但其可能有嗜睡等不良反应,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观察其在用药后的精神状态等情况,尤其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要考虑到嗜睡可能对其日常活动和安全等方面的影响,使用时需谨慎评估。
四、非药物干预措施
1.生活方式调整:
规律作息:保证儿童有充足且规律的睡眠,研究表明不规律的睡眠可能会诱发偏头痛,对于儿童来说,建立固定的睡眠时间和睡眠环境有助于预防偏头痛。例如,学龄前儿童保证11-13小时的睡眠时间,学龄儿童保证9-11小时的睡眠时间等。
饮食管理:避免食用可能诱发偏头痛的食物,如含有酪氨酸的奶酪、含有亚硝酸盐的腌制食品等。同时,保证儿童摄入均衡的营养,充足的水分摄入也很重要,因为脱水可能会诱发偏头痛。
2.心理行为干预:
放松训练:对于儿童偏头痛患者,可以进行适当的放松训练,如深呼吸训练等。深呼吸训练有助于缓解儿童的紧张情绪,而紧张情绪是偏头痛的诱发因素之一。通过定期的深呼吸练习,可帮助儿童放松身心,降低偏头痛的发作风险。例如,每天安排一定时间让儿童进行几次深呼吸,每次深呼吸保持几秒后缓慢呼出。
认知行为疗法:针对儿童偏头痛患者,可进行简单的认知行为疗法相关引导。帮助儿童认识偏头痛的相关诱因和自身的应对方式,让儿童学会在偏头痛发作前识别一些预警信号并采取相应的缓解措施,如寻找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休息等,从而减少偏头痛的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