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症是什么病
眩晕症是常见临床综合征,患者感自身或环境物体旋转等,分外周性和中枢性,有多样临床表现及不同人群表现差异,诊断靠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治疗分病因和对症支持治疗,需综合评估诊断治疗,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
一、眩晕症的分类及常见病因
外周性眩晕:病变位于前庭感受器或前庭神经颅外段。常见病因有梅尼埃病,其发病机制与内耳膜迷路积水有关,多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常伴有耳鸣、耳闷胀感、波动性听力下降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是由于耳石脱落至半规管引起,头部位置改变时诱发短暂的眩晕,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1分钟;前庭神经元炎,多由病毒感染所致,突发剧烈眩晕,伴恶心、呕吐,眩晕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天至数周,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中枢性眩晕:病变位于前庭神经颅内段、前庭神经核及其传导通路、小脑及大脑颞叶。常见病因有脑血管疾病,如脑梗死、脑出血等,可引起前庭中枢的供血障碍,导致眩晕,常伴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如肢体麻木、无力、言语不利等;颅内肿瘤,如听神经瘤等,肿瘤压迫前庭神经或其传导通路引起眩晕,可伴有听力下降、面部麻木等症状;癫痫,部分癫痫发作可表现为眩晕发作。
二、眩晕症的临床表现
症状表现:主要为眩晕感,可呈旋转性、漂浮感、晃动感等不同形式。还常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等自主神经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听力下降、耳鸣、耳闷等耳部症状,以及平衡失调、行走不稳等表现。
不同人群表现差异
儿童:儿童眩晕症相对少见,但也可发生。例如耳石症在儿童中也有报道,可能与头部外伤、耳部感染等因素有关,儿童眩晕发作时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不能保持平衡姿势等。由于儿童表述能力有限,家长需密切观察其行为变化。
老年人:老年人眩晕症较为常见,多与脑血管疾病、内耳退行性变等有关。老年人眩晕发作时更易发生跌倒,导致骨折等严重并发症,因此老年人眩晕时应注意卧床休息,避免摔倒。
女性:某些与内分泌相关的因素可能影响眩晕症的发生,如梅尼埃病在女性各年龄段均可发病,而在月经周期等特殊时期可能有发作频率的变化。女性在妊娠、更年期等特殊阶段,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对前庭系统产生影响,增加眩晕发生的风险。
有基础疾病人群: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发生眩晕时,需警惕基础疾病相关的并发症,如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引起的眩晕,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或高血糖相关的眩晕等。
三、眩晕症的诊断方法
详细病史采集:包括眩晕发作的诱因、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例如了解患者眩晕发作前是否有头部位置改变、上呼吸道感染等情况,眩晕发作时是否伴有耳鸣、听力变化等。
体格检查:包括前庭功能检查,如眼震电图检查,可记录眼球运动情况,帮助判断前庭功能是否正常;神经系统检查,了解有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以排除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或MRI,可帮助发现颅内是否有肿瘤、脑血管病变等;听力检查如纯音测听、声导抗等,有助于判断耳部病变情况,辅助诊断梅尼埃病等耳部疾病。
四、眩晕症的治疗原则
病因治疗:针对不同病因进行相应治疗。如梅尼埃病急性发作期可给予改善内耳循环的药物等治疗;耳石症需通过复位治疗将耳石复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眩晕需针对脑血管病进行相应的溶栓、改善循环等治疗。
对症支持治疗:对于眩晕症状明显的患者,可给予前庭抑制剂等药物缓解症状,但需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使用禁忌。同时,给予患者营养支持等对症处理,帮助患者缓解不适。
眩晕症是一种需要综合评估病因、详细了解临床表现并通过多种检查手段明确诊断,然后采取针对性治疗的疾病。不同人群的眩晕症在表现和处理上有各自的特点,在临床实践中需全面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