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水肿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
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有多种临床表现,腹痛多为突然发作的上腹部剧烈持续性疼痛,可向腰背部带状放射,饮食等因素可影响,不同年龄表现有差异;多数患者在腹痛时或后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多样,儿童和老年影响不同;多数有中度发热,少数高热,持续3-5天,不同人群发热特点不同;有不同程度腹胀,因肠麻痹致,随病情好转缓解,对特殊人群影响不同;腹部体征有上腹部压痛,肌紧张和反跳痛较轻,肠鸣音早期减弱,发展可消失,儿童和老年观察各有重要性。
1.腹痛
特点:多为突然发作的上腹部疼痛,疼痛程度轻重不一,可为钝痛、胀痛、钻痛或刀割样痛等。疼痛常较剧烈,且呈持续性,可向腰背部呈带状放射,弯腰抱膝位可缓解疼痛。这种疼痛与胰腺炎症刺激周围组织、神经以及腹腔神经丛有关。例如,在临床研究中发现,约95%的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患者会出现腹痛症状,疼痛部位多在中上腹,部分患者可偏左或偏右。
影响因素:饮食因素可能会诱发或加重腹痛,比如进食油腻食物后,由于胰腺需要分泌更多消化酶来消化食物,会刺激炎症部位,导致腹痛加剧。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腹痛的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患者腹痛可能相对较难准确表述,但通常也会表现出哭闹不安、拒食等与腹痛相关的表现;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反应性较差,腹痛可能不如年轻人那么剧烈,但病情变化可能较快,需要密切关注。
2.恶心、呕吐
发生情况:多数患者在腹痛发生的同时或之后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呕吐胆汁或咖啡样物质。这是因为胰腺炎症刺激胃肠道,引起胃肠道痉挛和功能紊乱,导致恶心、呕吐。一般来说,呕吐后腹痛症状并不缓解。在一些研究中统计,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患者中约80%-90%会出现恶心、呕吐症状。
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对于儿童患者,频繁的恶心、呕吐可能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需要特别注意补液等支持治疗;老年患者本身胃肠道功能较弱,恶心、呕吐更容易引起水电解质失衡,要密切监测电解质情况并及时纠正。
3.发热
体温情况:多数患者有中度发热,体温一般在38℃左右,少数患者体温可达到39℃以上。发热是由于胰腺炎症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导致机体释放内源性致热原。一般发热持续3-5天。例如,临床观察发现,约70%-80%的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
不同人群的发热特点:儿童患者发热时需要注意与其他感染性疾病鉴别,因为儿童自身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可能会有其他伴随感染的情况;老年患者发热时要警惕是否存在合并感染等并发症,因为老年患者抵抗力相对较低,感染风险较高。
4.腹胀
表现及原因: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胀,这是由于胰腺炎症导致胃肠道蠕动减慢,肠麻痹所致。腹胀程度可轻可重,严重时可影响患者的呼吸等功能。在体格检查时可发现腹部膨隆。一般随着胰腺炎病情的好转,腹胀会逐渐缓解。研究显示,约60%-70%的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患者会出现腹胀症状。
对特殊人群的影响:儿童腹胀时要注意观察其腹部体征变化以及是否影响进食等情况;老年患者腹胀可能会加重其心肺负担,因为腹胀会使膈肌上抬,影响呼吸功能,所以需要密切关注呼吸情况等。
5.腹部体征
腹部压痛:上腹部有压痛,压痛程度与胰腺炎症程度相关,一般压痛较为明显,但不如出血坏死性胰腺炎那样严重。例如,按压上腹部时患者会有明显的痛苦表情。
肌紧张和反跳痛:一般来说,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时肌紧张和反跳痛相对较轻,若出现明显的肌紧张和反跳痛,要警惕是否合并有胰腺坏死、穿孔等情况。在体格检查时需要轻柔操作,避免加重患者痛苦,尤其是儿童患者,要更加轻柔检查腹部体征。
肠鸣音变化:早期肠鸣音可减弱,随着病情的发展,若出现肠麻痹,肠鸣音可消失。对于儿童患者,肠鸣音的观察对于判断胃肠道功能很重要;老年患者肠鸣音变化也能反映其胃肠道的功能状态以及病情的发展情况。



